開學前不想上學怎么辦
小豬妹!clm
2023.12.19 10:40
628瀏覽
1回答
媽媽咪呀
“在家時間長了,真的不想去學校,”“不想離開熟悉的環境啊”“害怕孤獨,怕自己融不進去集體生活”“新學期,一直進入不了學習狀態”“怕其他人太優秀”……隨著開學的腳步越來越近,不少孩子出現了各種“焦慮”情緒,各種厭學綜合征,讓很多家長頭疼不已,開學前不想上學怎么辦?
廣州市某醫院兒少精神科的一個醫生表示,“從‘在家中’到‘回校園’,孩子們的情緒和行為開始變得不一樣了,他們變得緊張、擔心、情緒不穩定、注意力不集中等,甚至會有一些身體上的不舒服,如頭暈、乏力、胃痛等表現,這個可能就是我們說的‘開學焦慮’”。
開學前不想上學怎么辦?
對于家長,首先父母要達成一致,不然孩子問題沒解決,父母之間反倒產生了分歧。以下“三個不原則、六個技巧”大家可以學習下:
三個不原則
1.不過于緊張:家長的焦慮情緒很容易使孩子的“開學焦慮”擴大化。如總是詢問孩子有關開學的問題,反而會強化孩子們的不安,這種焦慮感會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傳遞,逐步升級,最后小問題變成大問題。父母要切記“開學焦慮”對于很多孩子來說是正常經歷,一般很快就會過去,所以在孩子面前要坦然,不要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
2.不打罵:一些脾氣暴躁的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沒事找事,找各種理由不去學校,甚至會認為孩子因為“開學焦慮”而出現的軀體表現是在裝病。這種情況下可能會激發孩子的抵觸情緒,與父母出現對立情緒及對立行為,加重孩子的問題情緒及行為。
3.不坐視不理:孩子不愿意家長管自己的太多,但并不意味著他們不需要來自家長關心和參與,尤其對于青少年。家長適當的行為舉動能夠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自己的在意和關心,能夠獲得安全感,有力量、有底氣面對自己的情緒問題。
六個技巧:
1.以身作則,調整作息,規律生活。家長和孩子一起做好時間的管理,調整生活節奏,向學校生活靠攏。
2.家里環境要從嘈雜恢復安靜。給孩子創造利于學習的家庭氛圍,不能家長一邊看手機,一邊讓孩子早點上床休息。
3.陪孩子聊天,買一些他想要的文具,學習用品,緩解壓力。
4.對癥下藥,因為作業沒做完,那就幫助孩子完成作業。
5.制定適當的新學期學習目標,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心理壓力,如要求孩子在新學期要考多少分、多少名。
6.羅列返校清單,做好細節準備。
對于孩子來說
11.主動與家長、老師溝通。
2.與同學、朋友聊聊彼此的心事及感受。
3.適當戶外運動,緩解自己的情緒。
4.客觀評價自己,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
5.制定新學期學習計劃。
開學前不想上學如何調整心態?
1放下評價,接納情緒
與其急著擺脫不想上學的情緒,不妨試著不與這些感受、沖動和情緒作斗爭,而是在心里為它們騰出空間,接納它們的本來面目;我不想上學就是不想上學,試著“退一步”,與它們保持距離,仔細觀察不想上學的狀態,而不是緊緊抓住不放。
2接觸當下,關注此刻
接觸當下意味著不要沉湎過去或是過度擔憂未來,而是要把自己的精力充分投入到當前正在做的事情上。“現在”之所以非常重要就是因為它是我們可以“有所作為”的時間。假如你對過去的低效學習感到懊惱,抑或是對未來的畢業充滿擔憂,沒關系,你可以繼續帶著這些懊惱或擔憂,看看自己“現在”可以做些什么,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些事情中——也許是心無旁騖地陪家人聊一個小時,也許是全神貫注地翻看許久未動的書本……當你拋開過去和未來,完全參與到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中,你的體驗就會變得更加豐富和充實。
3明晰價值,找到方向
當你被一些負面情緒困擾時,不妨問問自己,在你的內心深處,什么才是重要的?這就是你的價值。當然,也可以換個問法:如果你不再和自己的負面情緒作斗爭,你會把這些富余出來的時間和精力用來做什么呢?你的生活中肯定還有其他事情,比“擺脫你的負面情緒”更重要。這些事情就像指南針,指引著前進的方向,而你,不必等到所有負面情緒都消失,也可以去做這些事情。
4制定目標,開始行動
當你有了自己的方向,接下來就是要行動。行動需要一個具體現實可行的目標。而且,你的目標不是為了取悅別人或是回避痛苦,而是與你自己的價值方向保持一致;此外,要根據自己的生活狀態適時評估目標,并不斷地進行調整。在價值的引導下,采取有效的行動,你的生活會變得越來越豐富而有意義。
上一篇:12歲的女兒叛逆怎么辦
下一篇:高三孩子不想上學不愿上學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