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厭學情緒是如何產生的
2023.12.14 17:32
313瀏覽
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從不喜歡學習到討厭學習,從不想去上學到拒絕上學,父母再兇狠的責罵、老師再充分的道理、同學再熱情的呼喚也無法打開這些孩子的心門,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那么孩子的厭學是如何產生的呢?
孩子的厭學情緒是如何產生的?
1、打壓式的語言
自信來源于自尊心。處于成長時期的孩子,自尊心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是無法與成年人相比較的。這就是為什么,家長總是覺得孩子那么“脆弱”的原因。因此,越是年齡小的孩子,越要注意你的措辭。如果你總是以打壓式的語言和孩子溝通,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對你產生逆反心理,結果是你越要求孩子去學習,孩子就越是厭學,和你反著來,以此作為對你和老師的抗爭。
2、總是尋找孩子的缺陷
想象一下,即便是你的孩子非常熱愛學習,可是每次檢查作業時,你都去告訴孩子他這次又做錯了哪道題,又犯了哪些同樣的毛病,又沒仔細去看哪個題目。這樣去挑剔孩子的缺陷,即便孩子能保持每次進步,最終也會喪失學習的興趣。因為你只去糾孩子的錯,而不去關注他做到的那部分。結果就是,孩子對學習越來越喪失信心。
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那一定是對學習已經厭惡至極了,當孩子已經到了這種地步,家長不得不做出干預,首先要找到孩子厭學的原因,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盡量舒緩孩子的不良情緒,然后引導孩子改變對學習的看法,一步一步的徹底消除孩子的厭學情緒。
如何應對孩子產生的厭學情緒?
1、找出孩子厭學的原因,要多鼓勵孩子
孩子厭學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比如學習難度忽然加大導致學不懂,換了老師然后不喜歡老師的風格,自身情緒調節不好等等,類似的原因,可以找到很多。對于不同的原因,家長一定要分類討論,對癥下藥。
在解決孩子厭學情緒這件事上,沒有什么固定的公式化辦法,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所面對的情況也不一樣。不過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要讓孩子產生學習的動力。只有主觀上有了動力,孩子才能更愿意學習。
2、幫孩子調整情緒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孩子是全家人的希望。父母對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聰明好學,學得好。然而,在孩子的學習生涯中,總會不時發現孩子厭學情況,父母為此很焦慮。
什么原因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孩子厭學,真正的原因有以下四點:
第一,不知道為什么要學習
孩子上學是為了學習,不知道學習的目的是什么,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么,所以認為學不學習不重要,去不去學校不重要。由于缺乏目標,孩子有厭學情緒很正常。
第二,在成人壓力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興趣,才會讓孩子擁有巨大的內在力量,呈現最佳的成長狀態; 而如果孩子出現厭學,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學習效率低,情緒低落,可能會形成自卑的性格……
家長如何對待孩子厭學情緒?
首先,要找出孩子厭學的原因。
一、過度緊張,違背勞逸結合的原則。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競爭越來越激烈,學校、教師、學生的教學、升學、學習壓力越來越大,導致孩子學習強度、疲勞程度越來越大,繃緊的弦已經達到了孩子應該承受的最大承受范圍——孩子們真的很難承受壓力了。別的不說,從時間上看,日日夜夜的學習,課外活動被數學課替代,晚上做功課做凌晨……學習是苦差事,退一步說,如果是你對一件事情感興趣,讓你日以繼夜地做,沒幾天,你也會很厭倦的。
二、師生關系也是孩子厭學的重要原因。
對于孩子厭學怎麼辦這個問題,我知道家長最擔心孩子厭學。那么,有沒有立即改變孩子厭學的方法?有辦法,但立即改變孩子厭學的辦法。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怎么辦?
第一,幫助孩子重新審視認知定位自我。
厭學孩子普遍對自己的心理評價較低。下意識地認為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不能靠自己完成,于是破罐子破摔了。長此以往,惡性循環就會形成叛逆、對抗的心理:反正我不愛學習,你越讓我學,我越不想學。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必須幫助孩子重新定義自己。教育引導孩子學會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別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別人能做好的,你認真努力也能做好。讓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說再見,發自內心地培養新的自己。告訴自己:自己應該是一個學習積極、勤奮努力的好孩子,昨天只是暫時迷失了,今天自己重新認識和定位自己。孩子這個自我認知和定位很重要,家長一定要引導這個環節。
第二,給孩子積極的期待和鼓勵,讓孩子進行內在的自我修正和完美轉化。
孩子厭學的原因很多,歸根結底是家庭、社會、學校三個方面,但最原始的應該是家庭,為什么呢? 因為現在孩子接觸社會的機會很少,基本的活動在兩點之間。學校和家庭,可以說,學校是對孩子的教育體系……循序漸進。 而家庭教育可能會出現一些激進的行為,主因和次因顛倒,孩子必須按照父母的意愿去活動,今天彈鋼琴,明天踢足球,后天打乒乓球……這不是很好,那不行,最后你還是好好學習吧。家長在不知不覺中,打亂了孩子的內心感受。
如何幫助孩子消除厭學情緒?
孩子厭學根本原因就是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壓力太大,不快樂,只要面對要學習的事情情緒就會低落,狀態不好。
第一,幫助孩子從心底里理解學習的意義。
如果孩子不理解這一點,只是因為“父母老師要我學”而被動學習,過一段時間孩子肯定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第二,找出孩子不喜歡學習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面對越來越嚴重的學生厭學危機,我們一次次感到,重視教育教學改革,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現如今的孩子不傻,他們比上個世紀的孩子聰明多了,但為什么厭學率越來越高?因為他們學會了學習,學會了不學習。上世紀學生輟學可能是因為家庭貧困,但現在大多數孩子因為學不會而厭學,真正是因為家庭貧困而輟學的少之又少。這仍然是今天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
孩子為什么會產生厭學情緒?
第一,不知道什么時候孩子在課堂上就分心了。
一旦曠一節課,一旦不注意聽老師講課,課本上的東西可能學不會了。關鍵是學生有游手好閑的習慣,而且很難改正。有的孩子對外界的東西很敏感,在課堂上,不關心學習,但哪里有風吹草動,注意力馬上轉移到那里。這樣的孩子太容易走神了。一旦上節課看不懂,就需要把上節課的知識作為下節課的連接,這樣就更聽不懂了。他們理解得越少,他們就越不想聽。如果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就什么也學不到。小學知識少而簡單,即使學生上一兩節課沒注意聽老師的話,只要稍微提神一下,很快也能趕上,但初中和高中則不然。所以孩子上初中和高中,家長一定要注意好孩子。
第二,未能及時鞏固知識。
所學知識需要及時鞏固。沒有三五次復習,很多知識過一段時間就會忘掉。但是,有的孩子因為好玩或懶惰,不能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之前的知識點會被遺忘。學習新東西時,需要舊知識來支撐,新知識學習起來會很困難。所以舊知識被遺忘,新知識就更學習不好了。
上一篇:初二孩子叛逆不想讀書怎么辦
下一篇:初二孩子讀書沒有動力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