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不想上學
愛笑的琪琪
2023.10.23 11:24
461瀏覽
1回答
常樂無憂
孩子進了中學后突然就不想上學了或者沒有了小學時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讓家長更抓狂的是,孩子還不愿意和爸媽溝通,一提學習,孩子就發脾氣。孩子進入初中,身體和心理都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青春期。這時期的孩子體形上開始接近成年人,心理上也在向成年人靠攏。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孩子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最為典型的就是厭學。
青春期孩子不想上學怎么辦:
一、拓展孩子對“自我能力”的認知范圍,發掘出孩子自身獨一無二的特點。孩子不需要從單一的評判標準(學習成績)上找自信,才能“卸下包袱、輕裝上陣”。這才是真正的給學習減壓。也就是,學習減壓減的不是學習任務(因為這個不受我們控制),減的是學習成績背負著的生命價值之重。
二、家長的充分理解,并及時調整孩子的自我認知、幫助孩子學習合適的人際交往技巧,找到合適的自我定位并提升人際交往的能力。當孩子從“我不被喜歡”的恐慌中成功逃脫,去學校上學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了。
三、孩子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增強,自理能力也增強,需要爸媽的陪伴減少(但不等于孩子可以不要父母的陪伴了)。有的家長開始根據自己的需要安排去工作和事業,比如出國或去異地工作,把孩子留在家里上學。父母的突然離家,如果沒有充分與孩子溝通,可能會給孩子造成“父母并不在意我的感受”、“我不如你們的事情重要”的感覺。也有的孩子因家長過分強調學習成績,也有可能給孩子造成“我不如我的學習成績重要”想法。面對被“我不重要”想法困住的孩子,我們應在接受孩子情緒的前提下,通過欣賞孩子本身魅力、傾聽并尊重孩子的想法、開拓孩子對自我肯定的能力,讓孩子可以安心地做自己。
四、家有渴望被理解的孩子,家長們堅持“說服教育”、“擺事實講道理”是無效的,而需努力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成長任務,再結合對自家娃的了解,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除此之外家長們還要學習親子溝通技巧,讓孩子順利感受到來自家長的理解和心理支持,從而可以從“角色混亂”中掙脫出來,帶著自信愉悅的心情去學習和生活。
五、家長應該停止“說教”,和孩子一起找回失去的興趣并鼓勵孩子為自己的興趣去努力,發現自己生存、成長的意義,活出屬于自己特點和價值的人生。就象一輛車,它自帶發動機,要有了“興趣”這個能量,發動機就能發動,勇往直前,再也不要家長“拉”著走了。
家庭教育中沒有對錯,放下死握不放的所謂的對錯標準,帶著“孩子怎么啦?”的探索精神,理解孩子,缺啥補啥,才能家庭合諧、孩子順利成長。每個父母都是孩子最貼身的心理老師,成長自己,成就孩子。
上一篇:孩子叛逆期的表現有哪些
下一篇:青春期孩子的心理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