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不想上學怎么辦
小小家伙真可愛
2023.10.25 18:29
505瀏覽
1回答
常樂無憂
青春期叛逆通常是孩子既想要獨立又想要繼續依賴父母的一種內心掙扎的外在表現。對于孩子來說,青春期是成長路上必須經歷的過程。然而,對于父母的來說,青春期卻是一個大難關!這一時期的孩子不僅異常的固執,甚至還會出現很多讓我們難以接受的行為問題。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出現厭學、失學的情況。
青春期的孩子不想上學怎么辦?
1、培養孩子的學習激情。學習上,有一些孩子成績中等,不好也不壞,然而教師和家長都認為,從這些孩子的能力來看,他們完全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成績平平是因為孩子還不夠努力。
2、鼓勵孩子相信自己。對于那些成績優異的孩子來說,越是臨近考試,學習的熱情和效率越高。但是,另外一些孩子卻截然不同,每次越是臨近考試,越是缺乏信心,甚至產生緊張、恐慌,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對于這樣的孩子來說,幫助他們重拾自信才是提升成績的關鍵。
3、保護孩子自尊心。對于少部分的孩子來說,確實具有某些方面的天賦,不學習、不挖掘就是浪費。而對于大多數的孩子來說,被父母生生的埋進各色特長班里,不是發展,簡直就是在被摧殘。
青春期孩子厭學的表現:
1、上課時經常心不在焉
上課時經常心不在焉,東張西望,課后作業馬虎應付或互相抄寫,有時甚至沒有完成,成績不斷滑落。
2、對學習產生消極的態度
青少年會表現為用消極的學習態度來對待學習。本來學習應既是一種輕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動,但由于多種原因,有些學生卻討厭學習。在教師和家長的壓力下,學生勉強學習,卻時常伴隨著不愉快的體驗,如緊張、焦慮、恐懼、羞愧、內疚、厭惡等。有的學生談到學習就頭痛,看到作業就心煩,聽到考試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說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們只是在外在壓力下機械、被動、應付式地學習。
3、負面情緒
厭學是青少年對學習的負面情緒表現,從心理學角度講,厭學癥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極地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厭學問題已成為阻礙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厭學情緒和逃學行為是一對孿生兄弟。厭學情緒是逃學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逃學行為則是厭學情緒的極端表現。
上一篇:孩子突然不想上學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高中生不想上學什么原因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