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的表現(xiàn)有哪些
小糖果丫丫
2023.10.23 11:24
468瀏覽
1回答
靈兒小可愛606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jiān)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tài)度。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產生,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
孩子叛逆期的表現(xiàn)有哪些:
1、不喜歡說教
“我的事情我做主!”“我不要你管!”這是他們反抗的聲音。覺得長輩的教育與勸告非常的啰嗦,有問題不與長輩商量。常與父母、老師對抗,頂嘴,以此來證明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
2、以自我為中心
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喜歡我行我素,“讓別人去說吧”,自己喜歡怎樣就怎樣。當有矛盾或者碰壁,也不會輕易向老師、父母求助,自己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聽不進正確的勸告建議,不理會別人的感受。為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常常在穿著和言行上表現(xiàn)怪異,通過這些不良行為去表現(xiàn)自我。
3、對正統(tǒng)的東西看不順眼
對正當?shù)男袨椤?yōu)秀正派的人持敵對態(tài)度,進行打擊諷刺,喝倒彩。
4、故意唱反調,故意違反規(guī)章制度
學校不允許燙發(fā)染發(fā),我偏偏要染成黃色,挑戰(zhàn)學校老師權威。
5、情緒不穩(wěn)定
叛逆的孩子大多沖動好斗而又缺乏理智,報復心與破壞力都極強,喜歡用暴力壓服別人。
孩子叛逆期怎么辦:
一、不做道德判斷
對于孩子的逆反行為,家長不要上來就給孩子打上不聽話、不懂事、情緒化、意志力薄弱的標簽,而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到青春期逆反是所有人都有的正?,F(xiàn)象。這時,在和孩子的交流中,要注意減少對孩子的道德判斷,不要孩子犯了錯或有了一些不合適的舉動就“上綱上線”。
二、理解和包容
孩子越是逆反的時候,越需要家長有平和穩(wěn)定的情緒。這個時候,不能用正確與錯誤去評論孩子的行為,而是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比如,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不要自然而然地認為是孩子不夠用心導致的,更不能一看到成績有所下降就多加指責,而是要說,“我知道你的壓力非常大,你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了。”家長的包容,會給孩子的心理成長創(chuàng)造空間,讓他們能最大程度地沉淀自己的情緒感受,進而更好地轉化自己的行為和處事方式。
三、父母要學會傾聽
有些家長對孩子講的話,是敷衍地聽和有選擇地聽。漸漸地,孩子就不愿意再與之交流了。最好的傾聽方式是全神貫注地聽。傾聽還應該有一個平等的態(tài)度,要向對待朋友一樣,不要居高臨下。一般在做心理輔導時,聽是很重要的,也是很累人的,這需要你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與孩子交流時,更應該這樣,學會傾聽、多傾聽,除了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也能讓他感受到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
四、給孩子提供平臺
青春期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是,認知和生活經(jīng)驗不均衡。如果父母不放手,給孩子實踐的機會,他們就會更加沒有自信。關于青少年的事,一定要讓孩子做主。好多青春期的孩子都在表達,為什么你要為我做主,你為什么不尊重我的想法?作為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碰南墻,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成熟,當吃過幾次虧后,孩子自然會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替孩子做主不是明智的辦法,做一個可以適當放手的父母反而會加速孩子的成長。
五、陪伴原則
在這個原則之下,最重要的是建立愛的親子關系。花時間陪伴是緩解叛逆期孩子心理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愛。家長的付出要以有效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
總之,青春期的逆反,就像家里來了不速之客,它會最終離開。當孩子拋來這個棘手的問題時,我們不要針鋒相對,可以像接籃球一樣,退一步接住。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wǎng)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