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2023.10.11 15:38
434瀏覽
孩子粗心的毛病,既然可以養成,那么自然可以改正,這就要看家長平時怎么做了,一定要好好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粗心的壞處。那么如何引導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如何引導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首先父母要培養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的意識,放手讓孩子去做,讓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東西,看管好自己的物品。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孩子會知道自己把東西放在哪里了,孩子也會明白,只有自己動了自己的東西,避免孩子因為粗心導致東西不見了以后,怪罪到父母身上。
2、讓孩子承擔粗心的后果
其次,父母要讓孩子自己承擔粗心的后果,有的時候孩子的東西不見了,父母就會幫助孩子尋找,甚至如果不見了,就立馬給孩子重新再買一份。這就會導致孩子不珍惜自己的東西,不會對自己負責。因此等孩子的玩具被孩子自己弄丟了的時候,父母就要告訴孩子不會再有同樣的一份玩具了,就算孩子大吵大鬧,父母也不要妥協。
我想幾乎所有人在小時候都經歷過因為粗心大意被老師家長責罵的情況,其實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但是責罵并不能有效改掉這個毛病。所以,請現在的家長千萬不要再批評指責孩子了,而是要多想想到底該怎么用正確的方式幫助孩子改掉這個毛病。
如何改掉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1、對孩子粗心行為冷處理
當孩子是出于引發父母關注的目的而表現出來的粗心行為時,父母冷處理的方式會讓孩子放棄這種錯誤的行為表達。當孩子發現父母不會對自己的粗心行為有反饋,孩子就會慢慢地放棄這種行為表達。
2、標簽效應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貼一些積極向上的標簽,比如“勇敢”、“善良”、“細心”、“誠實”之類的,這樣可以給孩子一個心理暗示,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在行為做事方面也會不斷的向這些方面靠攏,這樣孩子也會越來越細心,改掉做事馬虎的壞毛病。
孩子丟三落四、粗心大意的問題讓家長很頭疼,就算家長千叮嚀萬囑咐,可是到了最后還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事情,這似乎根本起不到什么效果,那么,如何改掉孩子粗心的毛病?
如何改掉孩子粗心的毛病
1、培養孩子做事要有條不紊
孩子能有條理的做事,就不會粗心。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家長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樣。然后要求孩子書包、文具等都要有條理地放好。最后,要有嚴懲措施:如果考試時細心了,就獎勵;如果粗心大意沒有做好某事,就多做家務、扣零花錢等進行懲戒。
2、培養孩子的知覺辨別能力
可以讓孩子多玩一些找不同的游戲,讓孩子發現事物的細節變化,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現蟲子、蝴蝶或者一些能夠吸引孩子的事物,我們都能夠引導孩子去仔細觀察,培養孩子的觀察和思考能力。
其實嚴格來說,粗心并不算一種毛病,因為這種行為每個人都有,只不過是有多有少而已,他只能算是一種習慣,一種影響孩子學習和生活的壞習慣。那么小孩子如何改掉粗心的毛病?
小孩子如何改掉粗心的毛病
1、培養孩子細心的習慣
從小事抓起,由小到大,循序漸進,是養成孩子細心、認真的重要途經。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通過小事不斷的積累,大腦皮層會不斷積累信號,從而形成為思維定勢,這種方法也叫習慣成自然。
孩子的心理還不成熟,一味講大道理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不如從身邊的小事來要求他,比如要求他每天臨睡前收拾自己的書桌,早晨上學前檢查一次書包,看學習用具是否都帶上,如果沒有丟三落四,可以適當表揚,出現問題幫他改在。孩子一旦反復將這些小事做好,就會逐步改在粗心的毛病。
2、幫助孩子排除干擾
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家孩子,寫作業或考試時總有粗心的毛病,經常把數字或字寫錯、字寫半邊、沒標音調、句子寫一半、題算了一半漏了一半、忘記標點符號、沒填最終得數......但其實所有的都會,但就是有點粗心大意、毛手毛腳,那么,孩子做題粗心大意該怎么克服呢?
怎么改掉孩子做題粗心大意的毛病?
1、非常手訓練
一些低年級的孩子考試時常常會有跳字、串行的問題;有的孩子還會不看要求就答題,結果答非所問,成績自然不理想。
如果你的孩子有這種問題,非常手訓練就是一個不錯的訓練方法,幫助孩子改掉毛躁的壞習慣。我們可以讓孩子用左手(如果孩子是左撇子,就用右手)練習寫字。寫字時,孩子要一邊用手指字一邊讀。這樣同時調動了孩子的手、眼、口,就牢牢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提升了,錯誤也就消失了。
2、找關鍵
拖拉是一種習慣,證明孩子從小就沒有受到相關的要求,這就要各位家長注意一定要在生活中給孩子制定一些規則,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趁著孩子還小,習慣還容易改變,家長可是要積極引導教育,注意不要過多的批評責罵,鼓勵式教育也許更適合大部分的孩子。
如何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
1、制定規則
父母可以制定明確的規則讓孩子執行,如果孩子繼續拖延,就要承擔必要的后果,當然這個小小的懲罰可以多樣化,只要起到提醒作用即可。如:出門前,孩子磨磨嘰嘰,不愿意洗臉、穿衣服,就告訴不去參加那個活動了,也許孩子會哭鬧、發脾氣,可以傾聽、教育,但不要動手幫助完成,讓他自己體會完不成帶來的后果。
2、制定標準
父母可以對一些日常生活制定標準,比如生活作息表。和孩子一起制定每項活動完成的時間,如:幾點起床、幾點午睡、晚上幾點洗漱等等,用規定好的時間,來限制孩子的拖延癥,從而也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做得不夠好,不能簡單歸結于粗心。那會讓孩子很容易原諒自己,而沒有找到實質性的問題,無法采取相應的彌補措施。作為家長,我們要理性分析,找到孩子粗心背后的原因,比如專注力,責任心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多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相信孩子很快就會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的。
怎么改掉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1、家長不要給孩子貼“粗心”的標簽
經常聽家長對著孩子說,“這孩子就是粗心”。孩子聽多了這樣的話,就認為自己學得挺好,孩子在做錯的時候,也往往將一些簡單的問題歸結于粗心,而忽略了問題背后的真正原因。家長在檢查孩子的作業時,看到孩子做對的題,適時表揚和鼓勵孩子,被鼓勵的孩子會做的更好,慢慢孩子會改掉粗心的毛病。
2、教會孩子自我檢測
粗心大意的孩子往往做事急躁,做什么都要講究速度上的快,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把事情做完,就是皆大歡喜。這樣的想法會導致孩子在做題的時候沒辦法沉下心,經常會在一些細枝末節上出錯。所以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檢測。做完了習題,讓孩子再一題一題的認真檢查,檢查完了再讓孩子對照參考答案進行修改。
上一篇:三年級孩子計算粗心怎么辦
下一篇:如何克服孩子膽小恐懼的心理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