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厭學的心理輔導
玥寶大寶貝
2023.10.31 20:04
525瀏覽
1回答
Mandy是曼曼啊
每個孩子都有積極向上的本性,如果可以,他們也都愿意成為學霸,讓父母以自己為驕傲。可是在現實的學習生活中,他們肯定會遇到困難,尤其是高中生,在各方面的壓力下,非常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導致厭學行為的出現,所以,需要家長及時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
高中生厭學的心理輔導:
1、要時常與孩子溝通
高中生學業最繁忙,心理壓力大,家長如果疏于與孩子溝通,會忽略學生產生厭學感的心理問題。家長可以在孩子放學后問問孩子一天都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學習壓力大不大,最近課業緊不緊張,可以在學生考試失利后安慰安慰孩子,問問孩子從考試中得到了什么經驗教訓。發現孩子心情低落一定要第一時間詢問,告訴孩子碰到煩心事要給父母說,父母會和他一起解決,共渡難關。
2、嘗試走進孩子內心
高中階段的孩子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和認知體系,再加上叛逆期的影響,學生很容易出現厭學心理,家長要做的是嘗試走進孩子內心,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家長可以和孩子找到共同的愛好,比如和孩子一起打打籃球,和孩子聊聊好看的漫畫,在與孩子共同追求熱愛的事物時,是最容易打開孩子心扉的時刻。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和孩子好好談談為什么會有厭學心理,相信孩子也很樂意傾訴。
3、嘗試改變孩子的厭學情緒
很多孩子厭學也是由于不良生活環境所導致的,家長需要給孩子創造優質的學習環境。比如:不要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大聲播放電視、電腦,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一塊跟著看看書、做做工作,把孩子學習的桌子布置的越簡單越好等等。
4、不要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
很多父母一心想要孩子為自己能夠爭口氣,于是就從小對孩子要求就特別的嚴格,這樣其實是會導致孩子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的。孩子上學期間本身就有一些壓力,父母要是不能考慮孩子,就有點不好了。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父母就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主宰自己的人生,但是這不是意味著父母什么事情都不管孩子了,對于一些孩子一個人做不了決定的事,父母還是需要一起跟孩子商量討論的,這樣才能讓孩子不斷地學習進步,同時也不會有厭學的想法。
高中生厭學的表現:
1、自我貶低
一些孩子在學習上遇到挫折(如被老師或家長批評、考試成績下降嚴重等)后,輕者,可能出現一過性的感到‘低人一等’,覺得自己‘一點小事都做不好’等感受,通過一些疏導或隨著時間的延長會自行好轉。而重一點的,可能會出現持續的自卑、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嚴重的時候可能會感到自己‘智力發育都太落后了’、‘我就是個廢物’等等。
2、情緒不穩定
孩子開始出現厭學后,情緒波動通常會比較大,如果這些情緒不能被恰當地表達,則有可能出現家長們不太理解的情緒問題,比如不想上學本身,比如鬧脾氣、不起床、生活作息習慣改變等等。
3、開始放縱自己,破罐子破摔
眾所周知,在中國即將升入高三的高二學生基本上是沒有暑假的,在這個暑假很多孩子不是在補習班就是自愿在學校補課。很多學生在這樣的高壓下特別是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學生,一旦受到老師和家長的質疑和批評,就很容易產生厭學心理,出現破罐子破摔的情況。更有甚者,直接開始在課堂上睡大覺,在課后不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和復習任務,最后自毀前程!
上一篇:孩子厭學家長怎么引導
下一篇:孩子轉學后厭學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