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孩子厭學有哪些表現
步琳萌新
2023.12.22 10:40
1436瀏覽
1回答
小青橘麻麻
有些小學生有厭學心理,如果不及時糾正,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會有很大影響。那么,小學生厭學的表現有哪些,家長怎么辦?小學厭學主要是由學習環境和學習困難引起的。
小學孩子厭學有哪些表現?
一、學習中的認知偏差
孩子厭學是學習認知偏差的表現之一,認為讀書無用。在這個信息時代的社會,孩子們會受到網絡或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在負面信息的影響下,他們認為在這個社會多讀書,如果沒有背景是沒有用的。孩子一旦有了這個想法,就不會喜歡讀書了。
二、對學習持消極態度
患有厭學癥的孩子,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消極的態度。在父母、家庭和老師的壓力下,許多孩子越來越討厭學習。甚至一想到學習,他們的情緒就開始失控,有緊張、焦慮、恐懼、厭惡等。這些不愉快的經歷正在促使兒童的情緒激化。每當情緒受到影響時,他們就會清楚地表現出來,以消極的態度對待一切學習活動。
三、叛逆行為
厭學不僅體現在孩子的情緒和態度上,還直接體現在他們的行動上。厭學的孩子往往不愿意上學,經常遲到早退,找各種理由請假,甚至逃學。有的干脆棄逃學或輟學,老師和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往往刻意抵制反對,他們會覺得好像只有離開學習才能達到心理平衡。
小學孩子厭學家長應該如何糾正?
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般來說,小學生普遍的厭學是因為跟不上學習,然后往往是老師或家長的批評引起的,因此,教師和家長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從根本上改善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習能力,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此外,學生普遍學科厭學很嚴重,學習不能持之以恒。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他們趕上其他同學,學習成績上來,學習興趣和信心也會增強。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對于不喜歡學習的學生,家長應該多關注,多花時間在孩子的學習上。應該讓學生縮小學習差距,比如因為環境不適應學生普遍厭學,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和孩子多溝通,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另外,學生要提高學習能力,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有的學生在剛學的時候基礎沒打好。到了畢業班,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學習任務都增加了,有的學生會覺得學習困難,甚至跟不上老師;所以家長要督促學生把基礎打好,基礎好,越容易學,成績提高的越快。
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小學科目的重要因素,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尤其是部分學生理解能力較差。雖然學習很認真,但學習效果并不理想,成績不理想,學生肯定會產生厭學。對于這種比其他學生慢的學生,關鍵是要讓學生產生興趣。
俗話說“笨鳥先飛”,學生應該相信,即使沒有人聰明,只要比別人努力,不用擔心學習比別人差。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