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么不好好學習
含含媽媽
2023.11.09 23:29
505瀏覽
1回答
王心寶貝5201413
能影響孩子好好學習的因素有很多,不一定只是孩子不努力造成的。所以,家長對待孩子學習上的教育不要看的太片面,以免誤了真正的“萬惡之源”,把很好的教育機會從你手中放走。
孩子為什么不好好學習?
1、孩子學習沒有信心,基礎沒有打好
孩子學習沒有目標沒有方向,不知道自己學習的目的,并且沒有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特別是一開始學習不如身邊的同學,受到老師的忽視,失去了學習的信心,認為自己不會學習,這種時候家長應格外關注孩子心理的變化,開導孩子,不要讓他們產生錯誤的心理暗示,產生厭學心理。落下了一些學習的內容,讓孩子跟進后續學習變得困難,形成惡性循環。
2、家長給孩子的壓力過大,過分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
如今,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家庭把所有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給孩子的要求過高,壓力過大,沒辦法一下子完成家長的任務和要求,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總是做自己做不到的事前,不免會對學習產生抵觸心理。
3、看不到孩子的優點,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作比較
很多家長喜歡跟自己的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是如何如何的學習好,總是拿孩子的不足去與別家孩子的優點相比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進一步發展成了厭學心理。
4、外部環境的誘惑
科技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讓孩子的生活條件變得十分優越,電視、電腦、平板、手機里面的游戲、視頻等事物對孩子的影響頗大。
孩子不好好學習怎么辦?
1、要用發展的眼光賞識孩子
要尊重孩子,要多賞識孩子,不用尖刻的語言嘲諷奚落孩子。如果當眾諷刺貶低或故意揭短,夸大孩子的缺點,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當孩子遇到挫折或失敗時,父母更應該像知心朋友一樣關切他,鼓勵孩子或和孩子共同戰勝困難。當孩子說我不行時,你可這樣說,我不相信你不行。
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最初都是從成人的評價中獲得并逐步發展起來的。因此,稱贊、賞識孩子,就是對孩子個性、能力的一種肯定。
2、讓孩子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
自信心和成功是相輔相成的,有了自信心,他就會自主地學習,就容易獲得成功。對孩子來說,更重要的還是先體驗到成功感,才容易形成自信心。因此放手讓孩子去闖,引導孩子怎樣闖,才能使孩子在培養各種能力的同時,也培養著孩子的自信心。
3、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要恰當
家長要把對孩子的期望值設置在合適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攬,直接把“蘋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則孩子就沒興趣;又要確保這個目標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則就會讓孩子失去信心。
4、承認差異,發現孩子的潛力所在
有些家長喜歡攀比,別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聰明?人家第一名,你呢?這樣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別人笨”的心理定勢,甚至產生“媽媽喜歡別人”的抵觸情緒。
家長要發現自己孩子的特點和長處。人有差異性,要承認差異,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方面更有潛力,更有優勢。不要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逼著孩子讀書,在壓力下讀書是做不好的。
5、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應該以身作則,想象如果孩子在屋里學習,父母在外面看電視或者玩手機,對于孩子來說,孩子心里肯定受父母的影響,產生父母可以看電視,我為什么還要學習的想法。
家長應該在家里樹立起學習的良好氛圍,比如在晚上8點晚飯后不看電視,共同看書學習,這樣的氛圍下,能更有效地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形成習慣,不自覺熱愛上學習。
上一篇:小孩不自覺學習怎么辦
下一篇:初中孩子不想讀書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