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
2023.10.19 18:54
396瀏覽
所謂“吃苦”,簡單地說就是遭受痛苦、磨難。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適當吃點苦能增強孩子的意志力,對孩子是有好處的。那作為家長怎么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
怎么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
在中國,少年兒童的身心日趨脆弱,各種問題層出不窮。很多孩子都會表現出怯儒、孤僻,任性、自私等心理,其實這正是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從來都不知道何為饑餓、何為困難,何為勞累、何為貧窮。
在眾多孩子中,吃不得一點苦,意志薄弱的人不占少數。這不禁讓中國的家長感到困惑,為什么條件這么好,卻不能教育出好孩子?其實家長只要退一步,就能看清楚原因,教育不好孩子就在于“條件太好”。
在美、英、法、德等一些西方國家,小孩一生下來就單獨一屋睡覺;四五個月大就讓孩子自己抱著奶瓶喝奶,不到一歲就開始自己吃飯;做父母的絕對不會讓孩子亂花錢,而且他們會教育孩子不要輕易借別人的錢,即使是兄弟姐妹之間也要遵守這項準則。
所以孩子如果想用零用錢就只有幫家長做家務或出去打工,用自已的勞動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西方國家這樣教育孩子,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自食其力,所以西方國家的孩子獨立性超強,即使遇到困難,也從不依賴父母。
吃苦耐勞是炎黃子孫的優良傳統。一個人要想成大器,干大事業,非得有吃苦耐勞的品格不行。然而,生活環境愈來愈優越的今天,孩子越來越不吃苦耐勞了。不吃苦耐勞,就學不好,誰都知道,學習是一件苦差事;不吃苦耐勞,工作就做不好;不吃苦耐勞,就掙不來錢,生活質量就難以提高。所以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確實有現實性和必要性。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怎樣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
怎樣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
一、吃苦耐勞的品格得從小培養,堅持不懈。
從某種意義上說,吃苦耐勞也是一種習慣,是一個人意志的表現。人都有惰性,好享受,惡勞作,所以父母要有從小就得培養孩子勤快的自覺意識,從小事抓起,從懂事抓起,不松懈,力爭讓孩子打小就形成吃苦耐勞習慣,以便讓孩子在日后的成長道路上“不自覺地”踐行吃苦耐勞的品格。
二、父母自身要吃苦耐勞,以身作則,不怕付出。
父母應自覺地為孩子樹立吃苦耐勞精神的典型,起地帶頭作用。有人說,孩子的成長經歷實際上就是模仿父母舉止行為的過程,說的就是父母對孩子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效果。所以父母要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首先自己就吃苦耐勞,為孩子立標桿,讓孩子在吃苦耐勞的環境中成長,自然就會變得吃苦耐勞了。
吃苦教育是當今社會比較流行的一種教育方式,當然家長不要單純的隨波逐流的教育,一定要明白為什么要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只有你明白了教育的目的,才可能找到真正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為什么要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
1.吃過苦的孩子,更能扛住挫折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對于孩子來說未必是一件壞事,關鍵在于他對待挫折的態度。”身邊或者名人有很多例子都在證明:吃過苦的孩子,在別人不肯面對困難時,他們勇敢地挑戰困難,人生逐漸迎來曙光。
2.“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
近幾年,寒門富二代的新聞逐漸增多,每一個家庭條件普通甚至不好的家庭為了彌補對孩子的虧欠,拼命給孩子提供優越的物質條件,自己再苦再累也不愿讓孩子吃一點的苦。
家里的老師常說這樣的話“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其實是在說孩子們在小時候遇到一些困難是好事,這樣有助于鍛煉孩子的吃苦耐勞的能力,但是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還有需要掌握一定的度,否則很可能會造成負面的作用。
如何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
1.父母要有讓孩子吃苦的意識
例如孩子學走路時,不要總是扶著她,有心的父母可以發現,那些總是由父母扶著練習走路的孩子學會走路所花的時間比那些自己去練習走的孩子所花的時間要長。
2.父母主動與孩子一起吃苦
要知道,只知道享受的父母,是不可能培養出一個能“吃苦”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與孩子參加晨跑,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游,這樣不但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煉。
孩子不能吃苦,大多是因為家長太過溺愛,對孩子的事情總是包辦,導致孩子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就會退縮。因此,家長應該要鼓勵和支持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做事,讓孩子更多的參與到生活中來。這樣,孩子自然也就慢慢能吃苦了。
不吃苦的孩子怎么教育?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在家里,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掃自己的房間、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學習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完成。
2、培養孩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孩子小的時候,即使再叛逆,父母們似乎都有辦法“收拾”他們。但是等孩子長大了處于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強制的嚴厲的、簡單粗暴的家長作風式的教育,當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讓孩子的心離家長越來越遠。不妨看看下面這幾種方法,幫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對青春期的孩子應該進行怎么的教育?
1、不要強行控制青春期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內心張力十足,總想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不懼怕任何試圖阻攔他們的人和事物!家長的過度管制對他們來說難以忍受。所以,父母一定要切記,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想控制,他們越是不屈,越想遠離你。
2、父母要及時調整心態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是最不好當的,經常“吃力不討好”!面對孩子的巨變,大人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能孩子一不聽話自己就先沉不住氣。一定要給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間,不要干涉過多。在青春期,孩子的身心正順應自然的規律蓬勃成長,我們大人也要改變管教的態度和方法。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可能看哪都覺得不好。孩子喜歡的衣服、發型、愛好都不順眼。他們總會逼著孩子往自己的方向成長。父母應該像朋友一樣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尊重他們正確的喜好,給他們掌控自己生活的自由。
家長怎么對叛逆期的孩子進行教育?
1、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父母在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時,千萬不要和孩子硬碰硬。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在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孩子做錯了千萬不要打擊孩子,要寬容孩子的錯誤。只有做一個善于改變,善于學習的家長,對孩子的叛逆行為做到心中有數,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相信孩子的叛逆問題只是成長過程中的問題。
2、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
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必然階段。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那么這種叛逆心理就會減輕。如果父母不尊重,那么這種叛逆心理反而容易變得更強。
上一篇:孩子缺乏安全感有什么表現
下一篇:孩子不敢正視自己的錯誤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