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苦的孩子怎么教育
小青橘麻麻
2023.12.06 16:04
430瀏覽
1回答
叮當小可愛lv
孩子不能吃苦,大多是因為家長太過溺愛,對孩子的事情總是包辦,導致孩子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就會退縮。因此,家長應該要鼓勵和支持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做事,讓孩子更多的參與到生活中來。這樣,孩子自然也就慢慢能吃苦了。
不吃苦的孩子怎么教育?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在家里,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的生活起居、打掃自己的房間、清理自己的物品等,學習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完成。
2、培養孩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礎。
3、設置任務
在生活中,設置一些挫折,讓孩子去面對。要孩子完成適當的家務,如打掃衛生,洗碗,清理房間等,可以物質和精神獎勵,以調動積極性。家長也可以要孩子參加社會實踐,如賣報紙、夏令營、發傳單等形式的活動。
4、家長主動與孩子吃苦
由于現在的家長忙,與孩子的溝通少,造成父母與孩子的代溝越來越大,如何去彌補這個缺陷,那只有靠家長多與孩子在一起。所以家長可以與孩子參加晨跑、參加體育運動,如一起打球、一起游泳、一起旅游,這樣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煉。
5、讓孩子生活有點苦頭
家長需要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事,讓孩子吃點苦頭。讓孩子吃點苦,是對他的毅力和生活能力的一種磨煉,不能吃苦的孩子很難對現實有深刻的了解和理解。給孩子適當進行吃苦教育,是一種“大愛”的表現,是對孩子負責的表現,是有助于孩子成長的表現。
6、讓孩子參與生活
讓孩子參與到生活中來,讓孩子體會父母的辛苦,能夠增強孝敬父母的情感。孩子在生活里鍛煉的過程中,真正參與到現實生活,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不易,才能發現自己生活的珍貴,才能明白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去努力才能得到。
7、以身作則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讓不吃苦的孩子有毅力、有決心、有行動能力,就需要家長來帶動。家長要做好榜樣,先帶動孩子做事,讓孩子在做事中吃苦,既能培養孩子的毅力,也能培養孩子的行動能力。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