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承受挫折能力
2023.10.23 08:00
435瀏覽
孩子總是輸不起,挫折容忍度低,是每個家長不希望看到的現象。比如孩子在玩疊杯子時,杯子沒成為很高的金字塔前就倒了,有些孩子會逃避問題而玩其他的玩具,有些孩子會選擇對自己發脾氣,甚至有些孩子會把桌子上的杯子一股腦推到地上以表現生氣。下面跟各位家長分享一下培養孩子承受挫折能力的方法。
怎樣培養孩子承受挫折能力
1.客觀地說出孩子的感受
正像上面的例子,當孩子受挫而表現生氣時,通常媽媽會對孩子說:“哎呀,沒關系的,你再弄一次不就好了嘛。這也需要生氣嘛?來,媽媽跟你一起弄。”挫折感是很主觀的,每個人對挫折和失敗的自身體會都是不一樣的,這也包括了孩子。
當大人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時候,孩子也許正感到這是一件對自己而言很大的事情。孩子在受挫后,需要的是成年人理解他受挫的心情,也就是咱們說的同理心。孩子的挫折感不會因為大人說沒什么大不了的,就會消失和減輕。
設想你生病的時候就想吃一碗清湯面,但是你媽媽給你煮了一碗紅燒牛肉面。雖然紅燒牛肉面聽起來更好吃,但那是你當下想吃的嘛?成年人用同理心的表達方式表現接納孩子的情緒,向孩子傳遞:“媽媽懂你的心情。”的訊息正是孩子需要的。
每一個孩子的理解能力都不一樣,有的孩子理解能力很好,有的孩子理解能力就比較差一些,理解能力差的危害有很多,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和人際交往。作為家長應該想辦法及時解決,并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
怎樣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
1、教會孩子基本常識
學習方面,有一些基本常識,這是需要在日常學習中逐漸掌握和理解的,所以,基本常識一定要打牢,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學習方法,這樣,提高起來才能更快更有力。
2、反復強化基本概念
我們應該給孩子一些學習的機會,讓孩子對語言和一些基本概念有深刻的理解,這樣以來,我們再給孩子進行反復強化,才能夠讓孩子通過強化訓練得到提升。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都是要從孩子階段走向成人的,獨立是每個人都要學會的一項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作為家長我們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但是,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貴在堅持,家長要從生活中的細節做起,言傳身教、以身作則,這樣長久的堅持下去,孩子的獨立能力才會越來越強。
怎樣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1、放手讓孩子去做
凡事孩子能力所及的,即便做得不好,你也放手讓他去試試吧,技能是需要不斷練習的,總要經歷一段不那么完美的過程。孩子恰巧事事都喜歡“我自己做”,總要找機會去嘗試一些家長不讓做的事,越是遭到阻攔就越反抗,看起來很任性。其實,這正是孩子最初的獨立表現。
所以,家長不妨抓住這個時機,適當地給予引導和培養,而不是生硬地禁止,否則孩子嘗試獨立的愿望總是遭到阻礙,他也會變得消極被動,慢慢就養成了事事等家長待辦的習慣。
2、讓孩子參與成人的活動
一個人有較好的自學能力,那么他就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從長遠來看,孩子具有良好的自學能力,對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也很有幫助。由此可見,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是必要的,但是許多孩子的自學能力是不夠的,那么就需要我們家長幫助孩子提升自學自主的能力。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學自主能力?
1、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孩子對學習抱有興趣,那就會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從而將自身精力全部投到學習中,實現學習進步。因此,家長要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鼓勵孩子進行學習,促使孩子愛上學習。
2、制定階段性目標
發現孩子自學潛力不錯的時候,要盡快制定一個階段性總體目標,讓孩子有一個追求的方向,這會使孩子產生強烈的興趣和動力。另外,要把總體目標分成一個個切實可行的小目標,制成詳細的時間表,讓孩子一步步完成,讓他在過程中嘗到成功的喜悅,并從自己的勝利成果中獲得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所謂學習能力,對于孩子來說,首先要有正確對待學習的態度和意識。學習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本領和手段。學習不僅要恐后,還要爭先。所以,家長要在孩子還缺乏這些意識的時候,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引導孩子在學習中進步和成長。
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1、讓孩子產生“求知欲”
所謂求知欲就是愛學、想學,發自內心地想要尋求知識,從內而外的感受學習的樂趣。只有有了求知欲,才會產生對學習的持續追求與愿望培養孩子的求知欲,最好的辦法是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入手。
2、用賞識促進孩子主動學習
孩子學會自主學習,既能使孩子走上成才的道路,又能減輕父母的負擔,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成功的體驗極其重要。孩子有了成功的體驗,會把尋求這種愉悅感內化為自己的習慣,所以父母要創造機會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讓孩子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怎樣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1、教給孩子基本的交往技能
孩子的交往技能,如分享、協商、輪流、合作等過程中所需要的技能,需要家長在潛移默化中傳授給孩子。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教孩子學會關懷別人、理解別人,這正是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的根本。
2、創造平等和諧的交往氛圍
家長不能擺出“長道尊嚴”的面孔訓斥孩子。家庭中涉及到孩子的問題,更應想到孩子,聽聽孩子的意見。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知道的應該讓孩子知道,適當地讓孩子“參政議政”。
3、家長多陪伴孩子
合群是一個孩子的社會交際能力,對孩子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也是孩子情商高低的表現。合群,就是孩子容易被別人接納,孩子喜歡群體活動。那么,家長怎樣培養孩子合群的能力呢?
怎樣培養孩子合群的能力
父母要注重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
孩子擁有一個良好性格,就更容易被別人接納和喜歡。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開朗、積極健康向上,雖說“天性難改,秉性難移”,但父母可以通過引導孩子調整心態,改變認識,轉換思想來改善孩子的性格。
父母要注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我們常說,好的行為習慣可以讓人收益一輩子,良好行為習慣要從孩子抓起,包括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孩子擁有好的行為習慣,就更容易被別人所接受。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