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厭學孩子
毅菡寶媽
2023.12.20 10:40
1112瀏覽
1回答
王心寶貝5201413
明智的父母是原因+解決方案。厭學實際上是孩子學習相關活動的消極方式。它有三個方面的表現,首先是認知方面的表現是學業懈怠,不愿學習;情緒方面的第二個表現是學習讓孩子恐慌、恐懼;再行為表現是逃學、曠課、拒絕上學。
厭學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也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一開始受認知方面的影響,然后發展到消極情緒,最后干脆逃學,不去上學。你孩子的學習障礙既有內因,也有外因,比如上學背著書包成天上學不遲到,家長看不到孩子有學習問題,這些都是外因的孩子。有些孩子不愿意做作業,不想上學,甚至逃課不上學,這些都是內因的孩子。無論是外因還是內因,都會導致孩子厭學。
如何教育厭學孩子?
1、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可以結合孩子的長處。
其實專業和學習并不矛盾。有大量數據表明,具有特殊技能的學生通常表現良好,因為他們可以相互影響。由于他們的特殊技能和興趣,他們經常受到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他們的興趣會不自覺地轉移到學習上,從而相得益彰。調查顯示,很多學習厭學的學生沒有特長,成績也很差。
2、幫助學生處理人際關系。
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差也是學生厭學的一個原因。由于學生來自不同的文化和經濟家庭,他們的個性也有很大差異。有的學生因為性格孤僻,溝通不暢,人際關系不好。如果老師和同學再對他們漠不關心,他們就會感到更加孤獨和不安,心情就會不好,甚至厭世。因此,對于這些有性格缺陷的學生,我們應該伸出友好之手,關心他們,幫助他們。
3、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很多厭學的學生,往往因為學業跟不上而被老師批評,被家長指責,被其他學生鄙視,經常導致逃學和校外“惡作劇”。因此,老師和家長,尤其是家長,要及時想辦法引導學生的學習。學生只有在學習上有所進步,才能變得自信,才會對學習產生興趣。
4、努力減輕學生的心理和學業負擔。
老師和家長經常對學生施加壓力,這是不對的。研究表明,當孩子力達到無法忍受的程度時,他們就會厭學,有的干脆離家出走。因此,教師和家長應盡量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結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學,做到勞逸結合。
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孩子厭學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學校里的人際沖突。
孩子在學校的同學關系,師生關系不好,孩子在學校不被公平對待,比如被老師誤會,班主任讓孩子坐立不安,當眾批評他,孩子沒有,但孩子不敢反駁,父母無法幫助孩子改善關系,孩子內心矛盾得不到及時解決,孩子會因為老師產生厭學,孩子不愿意上學,不愿面對同學之間的欺負,孩子心理緊張也會產生厭學不想上學的問題。
第二,孩子在學習中感受不到成就感。
孩子在學習中得不到家長、老師的認可,沒有成就感。比如考試不好,老師家長不去幫助孩子分析原因,而是老師批評,家長抱怨,甚至毆打孩子,這樣孩子就會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不是自己的學習那塊料,產生厭學。其實孩子天生就愛學習,因為無法體驗學習的快樂,得不到學習的價值觀、成就感,慢慢的孩子開始逃避,迷戀其他的東西,比如喜歡玩游戲,孩子們在游戲中可以得到成就感。
第三,孩子缺乏學習動力。
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很多孩子不知道學習的目的、意義,找不到人生目標。
第四,家長過高的期望。
壓力來自于父母的過高期望,使得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整天生活在緊張中,家長、學校總是用考試,用分數來評價孩子,家長只盯著孩子的分數。現在孩子壓力很大,成為了家長、老師、學校的學習機器,我們家長一定要看看自己是不是給孩子壓力太大了。成績優秀的學生壓力會更大,因為學生之間的差距更小,學生之間的競爭更大。
第五,家里環境不好。
通過我們的調查,包括咨詢了很多家長和孩子,由于夫妻不和,父母之間關系緊張,孩子無法學習。心理學認為,當家庭關系出現問題時,家庭矛盾就會增加。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家長不幫忙分析原因解決問題,而是一味批評孩子,打罵孩子,孩子激烈對抗。父母分居,父母離異,孩子不上學,為了想要挽救父母婚姻,得到家長的重視。
上一篇:孩子厭學咋辦
下一篇:孩子想學又厭學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