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的原因
茜茜小公舉
2023.12.08 15:45
451瀏覽
1回答
媽媽愛程程寶貝
在家庭生活中,有些家長反映很難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不知道父母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么會變成這樣?是因為他們長大了嗎?有了自己的小世界所以不愿意和父母分享,還是覺得和父母分享得不到“有效回應”呢?今天就一起來談一談。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的原因:
1、不被父母理解
孩子通常不愿意和父母聊天是因為自己不被父母所以理解,每次在和父母溝通的時候,父母總是對會孩子說“你還小”“別胡思亂想好好學習”一類的話,漸漸地孩子也就不愿意再和父母進行溝通了。
2、害怕父母責罵自己
孩子在有一些想法向父母表達的時候,如果是父母不想聽到的話,就會非常生氣,并且斥責孩子不懂事,不為家長考慮。孩子見到父母激動地情緒,自然也就會有退縮的想法,為了自己不再被斥責,所以選擇不再和父母溝通。
3、父母太過嘮叨
有一些家長很關心自己的孩子,經常問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導致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很嘮叨。面對一些孩子需要做的事情,家長就會三番五次的提醒他們,這種不斷重復一件事情的感覺,讓他們感覺很煩。很多孩子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不愿意一直被父母管著,所以面對父母的嘮叨,他們直接選擇不回應,也不去主動和父母溝通。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家長該怎么辦?
1、耐心傾聽孩子的表達
事實上,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除開孩子隨著年齡增長開始有個人隱私觀念的原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和父母自己創造出來的錯誤溝通模式有關。比如,父母不再像小時候那樣用愛來接納孩子的言行,開始變得焦慮,這種焦慮勢必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情緒。因此,當孩子在陳述自己遇到的問題時,我們父母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去傾聽孩子所說的每一句話。
2、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向父母陳述所承受的情緒壓力時,為人父母者一定要適當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并向孩子傳遞支持的信號。父母良好的情緒和支持的態度,都能溫暖到孩子,給予孩子面對未來挑戰的勇氣,當然,孩子也愿意向父母傾訴自己的心聲。
3、父母需要放低姿態
孩子不會主動去找父母溝通,主要原因就在于父母的這種自以為是的“權威性”,父母總是站在一個制高點看待孩子,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不愿與父母溝通。如果父母放低姿態,與孩子站在同一個高度,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對自己的重視,自然愿意與父母親近,愿意認真的聽爸爸媽媽說話,以及做出相應的回應。
4、內心真正尊重孩子
很多家長喜歡大包大攬,自以為是地替孩子考慮。這實際上是一種對孩子選擇權利的剝奪,更是一種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的表現。想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就需要充分尊重孩子,明確他是一個擁有獨立思想的個體。即便孩子受到年齡和閱歷的限制,有一些不成熟、不完善的想法,家長也不能采取權威的俯視姿態。
5、制造親子談心機會
孩子不和家長溝通怎么辦,家長要制造親子談話機會,會更加有利于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具體就是需要建立起家人時常溝通的習慣,多跟孩子接觸,關注他最近有什么愛好,什么煩惱,跟某個朋友關系如何,多和他聊聊對生活中各種事情的理解,聽他訴說等等。簡言之,日常多相處,拉近彼此機會,引導正面積極的溝通交流。
6、給孩子一個溫馨的成長環境
要想讓孩子變得活潑開朗愛說話,就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寬松且溫馨的成長環境。光說說不行,夫妻一定要相互信任和恩愛。夫妻恩愛家庭就和睦,生活在和睦的家庭里,人與人的交流就會順暢,溝通順暢心情就好,心情好就有幸福感,孩子同樣也有安全感,這一切都是環環相扣的。只要有溫馨的成長環境作保障,天天生活在溫馨、幸福的家庭里,孩子怎么會跟父母沒有話說呢!
上一篇:11歲孩子自卑怎么辦
下一篇:孩子對母親說話態度不好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