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2022.10.15 15:41
402瀏覽
英國著名科學家霍金在撰寫《時間簡史》的時候,出版商鄭重其事地建議道:“你的書里多一條數學公式,就會失去一部分讀者。”可見對數理化的害怕,沒有國界,大家都一樣。不僅是孩子,很多家長看著滿滿都是概念和數字的課本,想輔導都無從下手。那么怎么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呢?
怎么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1、從小培養孩子數感
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2~7歲的孩子處于“前運算”階段,這一時期孩子逐漸學會對事物進行符號思維,看到一個詞或一個物品就能聯想到與之對應的表征符號。所以家長可以開始對孩子進行“數感”的引導。經常用于培養孩子數感的方法有:從現實生活中感知數字、游戲時在有形物體的觸摸中體驗數字、在口頭語言上訓練數字、在做事中多運用數字等。
2、注重“親子數學”
數學是“親子數學”,最好的陪伴方式就是與孩子一起學習,扮演孩子的“同學”和“學習資源”的角色。當孩子遇到學習困難的時候,家長首先應該讓孩子打開教材,閱讀今天學的內容,在看不懂的地方問,此時家長要進入“同學”角色,與孩子進行學習交流。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促進孩子對數學表達過程的真正理解,形成數學思維。家長即使是完全懂,也不要全講出來,而要說半句留半句讓孩子說,這樣孩子才會真正地進入數學思維。
數學在學習生涯中是十分重要的,但它又并不是一門能輕松學好的學科。復雜而沉重的公式總是讓天性活潑的孩子望而卻步,是一門讓孩子害怕的學科,那么怎么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呢?
怎么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
1、正向強化
正向強化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實用小技巧,就是通過對孩子施加正面的影響力,從而激發信心。作為家長要時刻留心孩子的數學上的動態,如果孩子在數學上取得進步,無論是多小的進步,都要給于肯定和贊揚,并表現出家長很期待孩子下次的進步的姿態,而這種正向強化,能給予孩子極大的動力,讓孩子愛上數學。
2、陪伴與關注
為什么人會對一樣事物產生興趣,那就是可以從這樣事物中取得成就感。家長作為陪伴在孩子身邊的第一人,只要對孩子在數學上的進程表現出重視與關注,那么敏感的孩子也一定會察覺到。這時候搭配暖心的陪伴與溫柔的鼓勵,孩子對于數學的成就感一定會蹭蹭上升,數學一定會成為孩子的小興趣之一。
每個父母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主動認真學習,但是很多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父母對此不能大意,在小時候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對以后的學習大有好處。
怎么培養孩子學習習慣?
1、學會預習
預習不僅可以讓孩子提前接觸新知識還可以聯系到以前的知識,發現新問題,把理解不了的問題帶到課堂上更好地聽老師講解,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還能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2、勤記筆記和事后整理
如今隨著課程內容的增多和復雜化,記筆記和課后整理顯得更為重要和有效,而且還能夠一舉多得鍛煉孩子的分析、歸納的能力等。
寫作來自于與生俱來的溝通本能,卻又是一項需要經過復雜的習得過程來掌握的高級技能。是否可以對學校的寫作教育足夠放心,在課外,除了“多看書少上網”這樣的經驗指南,還要怎么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呢?
怎么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
1、為孩子提供寫作素材
家長表示,特殊時期,孩子整天宅在家里,有什么可寫的呢?其實,宅家生活并非無事可寫,家長可以幫助孩子發現或創造一些寫作素材。例如,跟孩子一起讀讀兒童詩,讓孩子學習仿寫;跟孩子一起看電影,聊一聊觀影的感受,讓孩子寫下觀后感;跟孩子一起玩親子游戲,讓孩子記錄下游戲過程。疫情是危機,也是契機,家長可以利用這個特殊時期,給孩子講講目前的疫情防控情況,讓孩子寫下自己在疫情期間的感受。
2、鼓勵孩子進行創意寫作
“串詞成篇”是有趣又充滿挑戰的習作游戲。家長可隨意提供幾個詞語,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這些詞語編出一個小故事。與普通的看圖作文相比,看漫畫寫作文更有趣味性。家長可以從孩子喜歡的漫畫書中選擇一組漫畫,讓孩子先觀察畫面,講講漫畫中發生的故事,說說自己獲得的啟發,然后再寫成作文。
很多孩子說,明明自己已經很努力了,為什么成績還是提高不上去,很有可能是學習習慣不好。習慣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覺當中養成的,學生學習成績的好與壞,不僅與學生的智力有關,更重要的還是與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有關。
怎么培養孩子學習習慣?
1、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
預習是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品質。家長必須引導孩子每天完成作業后,都要做好第二天新課的預習。一開始孩子可能會比較排斥,一天的作業本身就已經很多了,還要加上預習第二天的新課,他肯定不愿意接受,但家長要引導和開導孩子,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要讓孩子意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培養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
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應該從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做起,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對父母不依不靠,學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學生自己的作業要做到按時獨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實在不會做的題目,只給學生理清思路,啟發孩子多思考幾種可能性,但不告訴學生答案,迫使學生自己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總是走神,相信很家長都為此發愁過,我們有什么辦法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專注力呢?由于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質,在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時,父母不宜把他和別的孩子比較,反而要從他對事物的平均專注時間開始,耐心地加以教導。
怎么培養孩子專注力和自控能力?
1、在開始一項新任務之前留出一些時間
當你的孩子很忙的時候,告訴他下一步要做什么,但是給他幾分鐘,直到他停下來開始新的活動。當孩子在做喜歡做的事情時,這個建議更有效,因為他們不愿意停下手頭的事情,開始做別的事情。
2、給孩子創造一個友好的周邊環境
家庭是孩子游戲玩耍的主陣地,當孩子在客廳或房間玩時,盡可能保持環境的安靜。避免孩子玩玩具時,家長打開電視、音頻等電子產品做背景音。給孩子提供玩具時,盡量一次一種,不要堆滿在地上,讓孩子自己面對琳瑯滿目的玩具進行選擇,其他暫時不玩的玩具歸類收納好。家長給孩子準備的玩具,最好不要是聲光電齊全,看起來功能多、很炫酷的玩具,這些玩具對孩子過度刺激,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而應是益智類、開放式的玩具。當然,也不要過早、長期、頻繁地讓孩子看電視。
數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解決問題,它絕不像語言那樣是用來背的,更多地體現在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過程最重要,結果不是最重要。因此,讓孩子去解決一個問題時,要給他留下一定空間,讓他去思考,自己去琢磨,不求結果。
培養孩子數學思維能力?
1、計算
多數家長可能是掰著指頭教孩子算加減法的,這不夠。我們不是主張讓孩子在小時候一定學會計算多少數,而是在算的過程中,更多地讓他去理解,而非死記硬背。比方說,小明有10顆糖,毛毛有8顆,小明比毛毛多了幾顆?豆豆有20顆糖,他分給小朋友8顆,還剩幾顆?雖然都用到減法,但實際不同,前者是比較型,后者是剩余型,家長重要的是幫孩子去理解兩者間有什么不同,而非算出最后的結果。
2、游戲
有很多與數學有關的小游戲,比如小年齡孩子玩的電話游戲,大孩子玩的塔積木等等,這些游戲中都滲透著精彩的數學內容。如果你能幫助孩子與鄰居的孩子一起活動和運動,他們更有機會思考數學問題了。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