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點提高孩子抗挫能力
琪琪小崽崽
2022.07.28 18:07
695瀏覽
1回答
媽媽咪呀
眾所周知,過度介入孩子生活的父母像直升機一樣在孩子頭頂盤旋,孩子一有需要就立即俯沖下來。然而研究表明,他們并沒有與孩子建立起有意義的情感聯結,與孩子的相處也沒有給孩子帶來意義。以下方法有助于你通過在孩子的生活中存在,來培養孩子的抗挫力。
六點提高孩子抗挫能力:
1、培養孩子自主生活的能力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不要對孩子予取予求,包辦孩子生活的一切事物,應當鼓勵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有時因為好奇心,想要體驗一些“危險性”的任務,如炒菜做飯等,可以在做好風險防范的基礎上(比如把火關掉)讓孩子去體驗,或者把任務轉移成難度較低的挑戰,如拌一個涼菜。切忌一味用“你太小”“等你長大再說”“太危險”等語氣來打擊孩子的熱情和信心。
2、為孩子規劃“可戰勝困難”
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與性格特點,主動規劃與設計“可戰勝的困難”,避免孩子走慣平坦路、聽慣順耳話、做慣順心事,同時通過“一次次努力戰勝困難”來增加孩子的信心。
3、正視挫折與接受失敗
孩子在做家務的時候,難免會打碎杯碗盆瓶;在學習畫畫的時候難免會把家里的白墻畫花;學騎車會摔倒;買東西會買錯。家長不能因為孩子的犯錯就終止孩子繼續學習與成長。
在孩子做錯事時,不要著急責罵,應予以理解與鼓勵,并引導孩子正視困難,幫助孩子分析問題找辦法,當孩子下次改進時應給予積極的肯定。
4、創造孩子宣泄情緒的場景
當人們面對挫折時,90%的人會選擇5種反應“沖動、攻擊、壓抑、固執與退卻”,孩子也不例外。面對孩子顯著的負面情緒時,說教與勸導往往并不是最好的辦法,更不能簡單粗暴地給孩子貼上“軟弱”“固執”等標簽。可以創造一些宣泄情緒的情景:如陪孩子一起跑跑步、畫畫、打打小游戲、一起去看大海、看勵志動畫、去游樂場等等,讓孩子感受到陪伴與關愛,鼓勵孩子表達內心的負面情緒,同時給予正面的激勵。
5、拓展孩子的社交
長期獨處缺乏社交的孩子容易偏激、孤僻、情感脆弱,家長要有意識的擴展孩子的社交,如多參加校園或者社會活動;參加公眾表演;和其他小朋友建立友誼,體會人和人的相處會出現各種摩擦和意想不到的問題;父母與孩子建立“朋友關系”等等,孩子在相處與溝通中更容易成長。
在幫助孩子拓展社交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觀察和引導孩子從朋友身上揚長避短,在幫助孩子建立友誼時,不要局限于親朋鄰里,多參加各類型活動,結交多元化的朋友,拓展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幫助孩子建立積極向上的品格。另外,建議家長多在家中組織孩子的聚會活動,如一起玩玩具,一起寫作業等,除了可以增進孩子的友誼,更重要的是可以親自了解孩子的朋友圈。
6、為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以身作則:所謂“身教勝于言傳”,家長是最直接的榜樣。家長對待挫折的態度和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態度和行為。
偉人的榜樣: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適時地給孩子講些有關于挫折教育的故事,可以給孩子講述偉人成長的經歷、故事,“自古英雄多磨難”,世界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是身經磨礪百煉成鋼的。希望孩子以這些名人作榜樣,不畏挫折。
有的家長認為只有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才會有必要進行感統訓練,其實不然。據大量科學調查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只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對于感統失調的孩子,12歲以前通過專業訓練將很容易得到糾正,一旦超過這個年齡,將很難改變,成為孩子一生的遺憾。經過訓練的孩子身體平衡和協調能力、注意力、情緒、自控能力、學習能力、邏輯推理能力、飲食、睡眠等方面均有令人滿意的提高和改善。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