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
2023.12.28 10:43
295瀏覽
拖拉是一種習慣,證明孩子從小就沒有受到相關的要求,這就要各位家長注意一定要在生活中給孩子制定一些規則,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趁著孩子還小,習慣還容易改變,家長可是要積極引導教育,注意不要過多的批評責罵,鼓勵式教育也許更適合大部分的孩子。
如何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
1、制定規則
父母可以制定明確的規則讓孩子執行,如果孩子繼續拖延,就要承擔必要的后果,當然這個小小的懲罰可以多樣化,只要起到提醒作用即可。如:出門前,孩子磨磨嘰嘰,不愿意洗臉、穿衣服,就告訴不去參加那個活動了,也許孩子會哭鬧、發脾氣,可以傾聽、教育,但不要動手幫助完成,讓他自己體會完不成帶來的后果。
2、制定標準
父母可以對一些日常生活制定標準,比如生活作息表。和孩子一起制定每項活動完成的時間,如:幾點起床、幾點午睡、晚上幾點洗漱等等,用規定好的時間,來限制孩子的拖延癥,從而也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我想幾乎所有人在小時候都經歷過因為粗心大意被老師家長責罵的情況,其實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但是責罵并不能有效改掉這個毛病。所以,請現在的家長千萬不要再批評指責孩子了,而是要多想想到底該怎么用正確的方式幫助孩子改掉這個毛病。
如何改掉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1、對孩子粗心行為冷處理
當孩子是出于引發父母關注的目的而表現出來的粗心行為時,父母冷處理的方式會讓孩子放棄這種錯誤的行為表達。當孩子發現父母不會對自己的粗心行為有反饋,孩子就會慢慢地放棄這種行為表達。
2、標簽效應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貼一些積極向上的標簽,比如“勇敢”、“善良”、“細心”、“誠實”之類的,這樣可以給孩子一個心理暗示,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在行為做事方面也會不斷的向這些方面靠攏,這樣孩子也會越來越細心,改掉做事馬虎的壞毛病。
孩子拖拉的毛病是日常生活中養成的不良習慣,這個不良習慣既然可以養成,自然也是可以改變。但需要注意的是,習慣的養成和改變都是長期的事情。家長要在其中保持好耐心,穩定好情緒,不要因為孩子拖拉隨意斥責,不然難以改變孩子拖拉的毛病。
怎么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
1、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識
要讓孩子改掉磨蹭最根本的目標,我們是要讓孩子能夠有自我管理的意識,能夠進行自我的管理。這個過程中間除了我們家長進行必要的引導和約束,我們更多的是要調動起孩子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2、要鼓勵不要斥責
一旦責罵孩子后,他會更磨蹭,一方面是孩子開始分神做不好,另一方面是孩子的抗拒心理,甚至會出現叛逆。所以,面對孩子磨蹭,一定要收起怒氣。當孩子做某一件事做得快時,一定要表揚,多表揚也是為孩子增加動力的一種方式。
浮躁心理是當前青少年的通病之一,表現為行動盲目、缺乏思考和計劃、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急于求成、不能腳踏實地等。浮躁對孩子的危害是很大的,不僅會影響他們的學習,還會危害他們的身心健康,因此家長一定要及時做好引導。
如何讓孩子改掉浮躁的毛病?
1、教育孩子立長志,樹立穩定的目標。
父母應讓孩子明白,任何人都必須有一個長期的目標,這樣在奮斗的時候才會有動力,才知道自己奮斗的方向,否則就像一只斷了線的風箏。父母在幫助孩子樹立志向的時候,還要考慮孩子的自身條件和現實狀況,而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或看到社會上什么掙大錢就想做什么工作。這種立志者多數是要受挫的。
2、讓孩子多進行自我暗示。
例如,孩子在做事時,可以教導孩子用語言進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會把事情辦壞”,“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這樣會一事無成”,“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孩子堅持不斷地進行心理上的練習,浮躁的毛病就會慢慢改掉。
很多家長都在反映現在的孩子都變的很自私,只想到自己,不考慮別人。孩子如果過于自私,家長就要注意控制和引導,找到孩子發生自私行為的原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家長也要做好預防,以免孩子過于自私,會影響其性格形成和發展。
如何改掉孩子自私的壞毛病?
1、多跟孩子溝通交流
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大人們經常吼孩子,會讓孩子極度不自信,很可能會引發更多的問題,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自私的心理,在孩子的心中就會產生一種恐懼,導致孩子性格變的更加的懦弱。
2、家長要從自身做起
家長們一定要放下身段,安慰孩子,向孩子承認自己教育方式的錯誤性,今后一定要多加重視,改變自己不合理的教育方法,經常的學習相關方面的教育方式,跟隨時代的進步,從自身做起。
磨蹭對于孩子來說是一種通病,孩子小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有些磨蹭的行為,有的孩子是在關鍵的時候能打起精神,提高效率;但有的孩子專門關鍵時刻掉鏈子,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還是要趁早改掉孩子的壞毛病,省的以后長大了存在一堆問題,到時候可是沒人能夠體諒了。
如何改掉孩子磨蹭的毛病?
1、制定規則
父母可以制定明確的規則讓孩子執行,如果孩子繼續拖延,就要承擔必要的后果,當然這個小小的懲罰可以多樣化,只要起到提醒作用即可。
2、制定標準
父母可以對一些日常生活制定標準,比如生活作息表。和孩子一起制定每項活動完成的時間,如:幾點起床、幾點午睡、晚上幾點洗漱等等,用規定好的時間,來限制孩子的拖延癥,從而也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何改掉孩子玩手機的毛病?
1、要樹立好模范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也是你的復印件,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遠遠超過學校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所以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好榜樣。要想讓孩子不玩手機,家長如果辦不到不玩手, 最少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玩。
2、控制玩手機的時間
孩子對時間沒有概念,玩起手機經常就忘了時間,不懂得休息,更不會主動放下手機。不要以家長的身份強迫孩子立刻放下手機,善加引導、鼓勵孩子自己管理好玩游戲的時間,自己主動放下手機。
家長可以用比較直觀的、可視化的方式來幫助孩子計時。比如沙漏,讓孩子自己來計時,孩子會對那個沙漏里的沙子流下的過程有個直觀的感受。當沙子流到底,他就知道時間到了,這樣他更容易接受。
上一篇:初一厭學應該休學嗎
下一篇:自私的孩子是怎么形成的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