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說話
2023.12.15 16:51
355瀏覽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有很多自己的小心思,在家庭教育好的家庭里,孩子會非常愿意和家長進行溝通,甚至是討論一些自己的小秘密,因為家長會給予孩子無限的信任和理解。但是家庭教育不好的家庭里的孩子,就會不愿意和父母說話,也是為了避免親子矛盾的產生。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說話?
1、與孩子溝通中缺乏平等
與孩子平等溝通是很多家長都很容易忽略的事情。當孩子和你表達一些想法的時候,作為家長的你肯定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你還小孩,你懂什么?這樣的話不僅會挫傷孩子表達交流的意愿。更會讓孩子感到與你沒有共同的話題,這就會導致孩子不愿意與家長多說。
2、親子關系不好
良好的親子關系應該是孩子和父母既是親人又像朋友,大家是平等的,是民主的,不是父母控制孩子,孩子沒有發言權。如果親子關系達不到這種境界,孩子覺得反正自己說了也白說,還不如不說,慢慢地就不愿和父母溝通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發現,孩子不愿意和自己交流談心,基本上一回家就是回到自己臥室,然后啪的一聲將房門關上,徒留父母一聲嘆息在門外。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呢?不少父母為了尋求原因和改變現狀絞盡了腦汁,卻還是無法成為孩子的傾訴對象。不如家長們可以看看這篇文章了解一下。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1、被家長的脾氣鎮壓了
有些家長脾氣急,動不動就大發雷霆,孩子的心靈是很脆弱的,很多時候被這種暴脾氣嚇得不敢說話,久而久之,就更不敢說話了。
2、還把孩子當小孩子
孩子和父母代溝。孩子不斷長大,他的觀點和思想和你截然不同,對于某件事的看法你和他總是會出現分歧,你不能理解他的想法,他不同意你的觀點。因此,他會越來越不想和你說話。
越來越多的兒童和青少年逐漸厭學,厭學拒學已然成為擺在家庭、學校和社會面前的一道難題。有些孩子甚至為了不去上學,化身奧斯卡影帝,上演頭疼、肚子疼、咳嗽等生病癥狀,可以說是戲精本精了。那么孩子的厭學是如何開始的呢?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上學?
一、青春期心理覺醒。青春期的孩子逐步成長為成人,開始有自己的心理意識,很多事情想要自己來做決定,已經不是小階段聽父母“擺布”的小孩子了。
二、因為親子關系不佳。父母無法與孩子進行正常溝通,孩子自然也無法得到父母正常的關心和愛護,造成孩子內心缺少家庭的溫暖。
三、學業壓力過大,學習跟不上。有些孩子由于基礎或者學習方法原因,在學校跟不上,再加上排名、比較,他們越發沒有信心。
四、青春期激素影響。青春期孩子容易受到激素影響,做事情比較極端、沖動,容易做一些讓父母看起來不可理喻的決定。
不愿意代表著不喜歡,不喜歡代表著沒興趣。所以,孩子不愿意學習,作為家長就要想辦法讓孩子看到學習的樂趣,讓他對學習感興趣,然后慢慢的引導孩子喜歡上學習,這樣孩子自然就會愿意學習,并且會非常主動,完全不用任何人操心。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學習?
1、孩子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
孩子不喜歡學習,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他認為學習太無趣。上課的時候要坐定定聽老師講課,放學后還要做作業,而且每過一段時間,還得進行考試來檢驗學習的情況。
萬一考試都得不好,孩子不但要挨父母的批評,還很可能被父母強迫去上各種培訓班。因此,對于孩子來說,大多數關于學習的事情,都是在老師和父母的強迫下進行的,這難免會令他們覺得學習無趣。
2、孩子注意力難以集中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家長發現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了,那么你知道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嗎?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呢?
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
1.有部分家長對于孩子的事漠不關心
不怎么去關心和了解孩子平時的內心世界,逐漸導致孩子們認為在家長的心中自己的事是不重要的,所以也漸漸不愿意與家長溝通自己的想法,因為他們會想即使與家長溝通交流自己的想法也沒有任何答復,所以孩子們就會逐漸失去主動與父母交流的心。
2.父母的態度過于嚴厲
現在很多家長老是抱著“自己永遠是對的,別人是錯的”這樣的想法,他們會想著在家里則必須維護自己的家庭地位,在孩子面前必須要擺著嚴肅的態度,才有利于教育孩子。
不少家長反饋,孩子越來越大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卻越來越少了,甚至與孩子溝通起來非常困難,軟硬不吃,油鹽不進。那面對這種情況家長知道是為什么嗎?不妨來看看這篇文章了解一下。
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溝通?
1、不被父母理解
孩子通常不愿意和父母聊天是因為自己不被父母所以理解,每次在和父母溝通的時候,父母總是對會孩子說“你還小”“別胡思亂想好好學習”一類的話,漸漸地孩子也就不愿意再和父母進行溝通了。
2、對于孩子的意見直接無視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愿意和父母交談,就是因為在談某些事情的時候,父母對于孩子的意見,直接是無視的態度。哪怕孩子坦誠和父母進行交談,有些父母完全無視孩子,把孩子當作空氣人,經常用這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意見,孩子就會認為自己說的話都是廢話。這種情況下,孩子就不怎么愿意和父母交談了。
孩子的年齡雖然在增長,但是跟家長的交流卻越來越少,變得沉默寡言,不愿意與人訴說自己的內心的脆弱以及遭遇的困擾,這樣的現象在心理學中被稱為“隱表達”。如果家長不及時幫助孩子調整狀態的話,那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家長要積極主動的與孩子溝通,引導孩子打開心扉。
孩子什么都不愿意對父母說怎么辦?
1、培養愛交流的好習慣。對于很多的孩子來說,天生就不是特別習慣表達一些想法,而爸爸媽媽們卻又十分想要通過孩子的表達,對于他們的想法狀態進行充分了解,但是孩子這樣的意識變化,所需要的是很長時間對于理念想法的逐漸優化,因此需要在氛圍環境中,保持著一種對于交流的不斷鼓勵,在伴隨著交流頻次上升的同時,逐漸養成交流表達的具體習慣,也能夠在多個方面體現素質。
2、溝通平等不預設條件。很多常見的家庭交流氛圍中,雖然有互相理解交流的意識,但卻提前設定了情景,或者是預想了互相交流的內容,這樣的交流通常也是加入了很多對比上的內容,制造了對孩子來說存在心目中的與父母交流的具體認知,也會因此減少了表達理念,溝通中雙方平等合理的語言環境才是能夠促進關系的真實想法,因此在交流了解前就需要體現出理念思考的完美形式。
3、給孩子獨立的空間,他既然已經不愿意和父母溝通就說明他有了自己的獨立思想,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們的觀點,給他隱私和空間。
4、與孩子有矛盾和沖突的時候千萬記住冷靜,越是吼越是發火,孩子就會越叛逆,他會認為和父母作對是件非常得意的事情,如果“贏”了父母就特別有成就感。所以記住一定要心平氣和的和孩子們談,發脾氣只能壓制孩子而不能治本。
上一篇:自己孩子青春期叛逆怎么辦
下一篇:面對孩子的叛逆家長如何引導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