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
2023.12.29 08:25
277瀏覽
孩子拖拉的毛病是日常生活中養成的不良習慣,這個不良習慣既然可以養成,自然也是可以改變。但需要注意的是,習慣的養成和改變都是長期的事情。家長要在其中保持好耐心,穩定好情緒,不要因為孩子拖拉隨意斥責,不然難以改變孩子拖拉的毛病。
怎么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
1、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識
要讓孩子改掉磨蹭最根本的目標,我們是要讓孩子能夠有自我管理的意識,能夠進行自我的管理。這個過程中間除了我們家長進行必要的引導和約束,我們更多的是要調動起孩子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2、要鼓勵不要斥責
一旦責罵孩子后,他會更磨蹭,一方面是孩子開始分神做不好,另一方面是孩子的抗拒心理,甚至會出現叛逆。所以,面對孩子磨蹭,一定要收起怒氣。當孩子做某一件事做得快時,一定要表揚,多表揚也是為孩子增加動力的一種方式。
有些家長會發現自家孩子,寫作業或考試時總有粗心的毛病,經常把數字或字寫錯、字寫半邊、沒標音調、句子寫一半、題算了一半漏了一半、忘記標點符號、沒填最終得數......但其實所有的都會,但就是有點粗心大意、毛手毛腳,那么,孩子做題粗心大意該怎么克服呢?
怎么改掉孩子做題粗心大意的毛病?
1、非常手訓練
一些低年級的孩子考試時常常會有跳字、串行的問題;有的孩子還會不看要求就答題,結果答非所問,成績自然不理想。
如果你的孩子有這種問題,非常手訓練就是一個不錯的訓練方法,幫助孩子改掉毛躁的壞習慣。我們可以讓孩子用左手(如果孩子是左撇子,就用右手)練習寫字。寫字時,孩子要一邊用手指字一邊讀。這樣同時調動了孩子的手、眼、口,就牢牢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提升了,錯誤也就消失了。
2、找關鍵
拖拉是一種習慣,證明孩子從小就沒有受到相關的要求,這就要各位家長注意一定要在生活中給孩子制定一些規則,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趁著孩子還小,習慣還容易改變,家長可是要積極引導教育,注意不要過多的批評責罵,鼓勵式教育也許更適合大部分的孩子。
如何改掉孩子拖拉的毛???
1、制定規則
父母可以制定明確的規則讓孩子執行,如果孩子繼續拖延,就要承擔必要的后果,當然這個小小的懲罰可以多樣化,只要起到提醒作用即可。如:出門前,孩子磨磨嘰嘰,不愿意洗臉、穿衣服,就告訴不去參加那個活動了,也許孩子會哭鬧、發脾氣,可以傾聽、教育,但不要動手幫助完成,讓他自己體會完不成帶來的后果。
2、制定標準
父母可以對一些日常生活制定標準,比如生活作息表。和孩子一起制定每項活動完成的時間,如:幾點起床、幾點午睡、晚上幾點洗漱等等,用規定好的時間,來限制孩子的拖延癥,從而也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做得不夠好,不能簡單歸結于粗心。那會讓孩子很容易原諒自己,而沒有找到實質性的問題,無法采取相應的彌補措施。作為家長,我們要理性分析,找到孩子粗心背后的原因,比如專注力,責任心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多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相信孩子很快就會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的。
怎么改掉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1、家長不要給孩子貼“粗心”的標簽
經常聽家長對著孩子說,“這孩子就是粗心”。孩子聽多了這樣的話,就認為自己學得挺好,孩子在做錯的時候,也往往將一些簡單的問題歸結于粗心,而忽略了問題背后的真正原因。家長在檢查孩子的作業時,看到孩子做對的題,適時表揚和鼓勵孩子,被鼓勵的孩子會做的更好,慢慢孩子會改掉粗心的毛病。
2、教會孩子自我檢測
粗心大意的孩子往往做事急躁,做什么都要講究速度上的快,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把事情做完,就是皆大歡喜。這樣的想法會導致孩子在做題的時候沒辦法沉下心,經常會在一些細枝末節上出錯。所以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檢測。做完了習題,讓孩子再一題一題的認真檢查,檢查完了再讓孩子對照參考答案進行修改。
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會發現孩子有許多壞毛病。特別是在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見以后,分分鐘從“小天使”變成“小惡魔”,給父母氣的不行。那家長該如何改掉孩子的壞毛病呢?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怎么樣幫助孩子改掉壞毛???
1、找出根本原因
孩子有時候會因為壓力而進行這些不必要的行為模式。因此,很重要的是和孩子談話,觀察和識別造成壓力的原因。聆聽孩子問題,并表現愛和支持,幫助他處理壓力。
2、設置規則規定
設定規則很重要。讓孩子知道違反規則的后果,同時保持檢查孩子的壞習慣。對孩子堅定并且一致,同時仍然保持支持。
相比好習慣,壞習慣的養成則非常容易,根本不需要什么21天,兩三天就能初步養成,就算再優秀的孩子,多少也有一些壞習慣。那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呢?不妨試試下面這幾個方法。
怎么改掉孩子的壞毛???
1、給孩子制定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就是家長給孩子提前設定好的大方向,也是一種護欄,避免孩子受到傷害,也防止孩子因為無知隨意傷害別人。跟孩子確定好行事的邊界,做得好要有獎勵,做得不好,該懲罰的就要懲罰。不要等到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再來告訴孩子“這樣是不對的”。那個時候的孩子已經養成了壞習慣,很難糾正,也會對家長的“事后諸葛亮”產生抵觸心理。
2、與孩子保持溝通交流
有了規矩之后并不是萬事大吉,就可以放手不管了。家長還需要保持對孩子的關注,表達出“我正在注視著你”的情緒。這時候溝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在放學后、吃晚飯的時候、睡覺前都可以跟孩子聊聊在學校發生了什么事情。家長可以借此表達對孩子的關心,了解孩子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狀況。
到了學校,才發現作業本沒帶、水杯落在家里了;考試總是不能拿高分,不是看錯題目,就是計算錯誤;老師前一天要求帶的學習用具,第二天上課時才想起沒準備……孩子總是丟三落四、忘東忘西,令家長們很頭疼。那孩子有這幾種情況的家長不如試試這些方法:
孩子老是丟三落四怎么改掉這個壞毛病?
1、可以試著讓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間
家長們可以試著把孩子的東西交給他們自己處理,讓孩子自己整理,擺放物件,對物件的擺放和記憶,能讓孩子的記憶力提升,也能讓孩子減少丟三落四的壞習慣。家長們在平時家里的物品擺放,也要注意把東西都放在一個比較固定的地方,這樣能讓孩子更加容易記住。
2、適當的懲罰孩子
讓孩子承擔丟三落四的后果,讓孩子知道錯。孩子總是丟東西、忘東西,家長們不加以懲罰,縱容孩子,會讓孩子覺得,反正丟了也沒事,就更加不去上心,加重孩子丟三落四的壞習慣。
上一篇:孩子厭學可以休學嗎
下一篇:孩子逃避現實不愿意上學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