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的原因
小小家伙真可愛
2023.10.26 18:20
639瀏覽
1回答
叮當小可愛lv
人際交往能力是很難具體培養的一項能力,僅僅只靠講道理很難成功,培養的方法更多的是靠實踐,需要在日常交往的實戰中練習。那么,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有哪些呢?
孩子不合群的原因:
1、家長的過度保護
有的年輕爸媽希望孩子的伙伴十全十美,至少要與自家孩子的成長環境“門當戶對”。受到家長的影響,孩子對伙伴的要求也會水漲船高,動不動就在伙伴群體中表現出驕橫、傲慢、輕視他人的現象,久之,所有的人都不理他了。
2、“愛靜不愛動的老人”帶大孩子
因為工作繁忙的緣故,不少人都把孩子交由老人帶大,如果老人愛串門、愛嘮嗑,孩子的合群性完全沒有問題。但如果老人是“愛靜不愛動”的類型,孩子的成長環境中就不容易有同齡伙伴,造成孩子會與大人相處,卻不會處理與同齡人的關系。這樣的孩子入園后,在一系列活動中會成為“遠遠的觀望者”。
3、受到挫折沒得到父母的疏導
肥胖、長相不好看、近視、弱視、身體協調性和運動能力差,這些弱點都會使孩子在群體中受到無情的嘲笑。如果孩子在遇到交往挫折回來哭訴時,父母要么跟著嘲笑他“你真沒用,只會哭”,要么去替他出頭解決糾紛,都會對孩子進一步與群體中的其他人交往造成困擾。
4、電子產品使孩子變成“室內兒童”
電子游戲機、網絡游戲大量入侵孩子們的生活空間,孩子們都變成“室內兒童”,這使得他們缺少與人合作交流的機會,慢慢變得不合群。
5、性格敏感內向
有些孩子表面上木訥,內心情感豐富,又敏感,容易把其他小孩善意的揶揄放大成諷刺和侮辱,這樣的孩子當然容易因社交挫折而變得不合群。
6、家庭氛圍不良
比如父母關系不和、爭吵不斷,或父母長期不在家,缺少親子交流等。這樣的家庭環境極易導致幼兒產生心理壓抑。孩子渴望交往但又不敢與其他人交往,害怕遭到拒絕,長此以往極易形成自卑、孤僻、消極的內向性格。
7、養育方式不正確
不良的養育方式包括過分溺愛孩子,導致幼兒“有求必應”;總認為“只有”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形成了幼兒“虛高”的自我評價;隨意訓斥、打罵幼兒,給幼兒的生活帶來陰影。溺愛和“虛高”的自我評價極易使幼兒形成過分的自我中心、過度依賴、倔強、適應能力差等不良品質或習慣,從而使幼兒缺乏交往動機,直至不愿交往。
上一篇:叛逆期不想上學怎么辦
下一篇:孩子為什么不想上學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