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叛逆期的孩子父母應該怎樣做
小文媽媽
2023.10.20 15:21
574瀏覽
1回答
徐愛月媽媽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度。
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產生,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
對待叛逆期的孩子父母應該怎樣做?
第一點,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父母能夠晚上陪伴在孩子身邊,進行親子閱讀,并且和孩子交流當天發生的事情,那么孩子與父母的關系一般會比較親密,叛逆期就沒有那么叛逆了。
第二點,叛逆期的到來,意味著孩子的自我意識獨立思考能力都在加強,不再一味地盲從老師和家長了。所以家長不應是叛逆期為洪水猛獸,而是應該以平和的心態來迎接孩子的叛逆期。不要認為孩子總是在和你作對,不尊重你的權威,他只是在表達自己的存在感,他也希望得到你的理解與支持。
第三點,父母應該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來相處,不應該強迫孩子一定要聽從你的意見,而是要多鼓勵孩子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孩子往好的方面去思考,但不刻意為之。同時,你可以向孩子分享你以前的人生經歷或者你曾經遇到的相類似的事情,你是如何處理的,提一些可供參考的意見,但不強迫孩子接受。
第四點,鼓勵孩子多看一些人物傳記或者一些比較有人文情懷的電影。每個人都會經歷叛逆期,你讓孩子看看那些偉大的人物是怎么走過自己的青春叛逆期,并且在人生低潮的時候是怎么挺過來的。可以讓孩子知道人是怎樣成長的,對他的人生方向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優秀的作品總是會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角落,勝過父母的說教千萬倍,所以多讓孩子看優秀的電影,讓孩子從電影中經歷不同的人生,這樣讓電影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孩子。
第五點,如果經濟方面允許,有機會盡量帶孩子出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最后能夠去一些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生活一小段時間,看看他的同年人在艱苦的條件下依然樂觀地生活著。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不易。你再來教育,效果會比較好。
第六點,注意保重孩子有比較要好的朋友,可以讓孩子情緒不佳,或許遇到不太想讓父母知道的事情,有一個溝通的渠道,并且能把內心的不良情緒發泄出來,而不積壓在心里,這樣比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叛逆的影響危害:
1、處于青春期的少年最普遍的現象就是叛逆.叛逆,往往就使得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與長輩產生矛盾,與家長格格不入。叛逆的青少年,總是聽不進長輩家長的教導,而且容易產生高傲,自以為是的心理,并且容易沖動,因此處在叛逆心理下的青少年,在沒有幫助指導的情況下最容易對社會產生危害。
2、“叛逆”的心理、行為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會導致青少年對人對事產生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對抗社會等病態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態心理轉化,從而走向極端。
處于“逆反期”的青少年通常對教育者有明顯的“反控制”、“對抗”心理。老師、父母越惱火,他們越反感,以至于將叛逆性格發展至極端。
上一篇:孩子不聽話怎樣管教
下一篇: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應該怎么做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