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覺不主動不積極怎么辦
寶貝吹泡泡
2023.10.19 10:46
471瀏覽
1回答
常樂無憂
孩子不自覺不主動不積極將,總的來說就是缺乏自律。自律就是孩子的角色對自我欲望和嫌惡的一個約束能力,當孩子在他律的情況之下接受了規則,并且執行規則享受到了喜悅和成就,他自然就愿意主動去執行這個規則。所以,一個沒有他律的孩子是不可能有自律的,即使他去做了這件事那也是他的欲望自我在做,而不是角色在做。那么,孩子不自覺不主動不積極怎么辦呢?
孩子不自覺不主動不積極怎么辦:
一、轉變角色,幫助孩子理解學習和工作的動機
現在孩子學習的動力很多來自外部環境刺激,家長經常在催他、在逼他,把他不停地往前趕,家長逼和催得太急了,孩子就不想學習了。如果學習往往與那些無趣的形容詞聯系在一起,比如“累”“苦”“無聊”,等等,會讓人感覺學習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感受不到它的樂趣。真正的學習是對未知的探索,家長能夠有意識地在生活的細節上啟發孩子,不僅比單純地催促更有效果,也會增強親子間的溝通和互動。
二、幫助孩子發展自我意識和職業生涯意識
家長們要了解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強化他們的成功,幫助其制定學習和生涯計劃,并逐漸努力實現目標。當一個人設定了目標,并致力于堅持自己的努力時,整個人就會充滿歡樂和激情。只有發自內心為自己學習的人才能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更加自覺、主動地學習。要感受學習的快樂,擁有積極的情緒和成就感是必不可少的。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參照的標準,并鼓勵孩子認同自己的進步和成功,給予孩子以精神鼓勵為主的鼓勵。
三、助力孩子聯結社會
家長們可以直接提供最新的信息,幫助孩子探索社會、了解社會問題,幫助其獨立決策,鼓勵他們探索高中畢業后的各種教育機會,參與制定孩子的未來計劃,并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參加各種活動。
四、不過分嘮叨、督促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沉迷玩耍忘記學習,就會憂心忡忡、焦慮萬分,于是趕緊催著、提醒孩子去學。可是漸漸就會發現,剛開始說或許有點效果,孩子乖乖聽話學習,可是后來嘮叨越多,孩子越不自覺。很多孩子的內驅力,都是在父母日復一日的嘮叨中被消磨殆盡的,變得拖延、懶惰、懈怠。于是演變成這樣的情況:父母不說,孩子就不主動學,到了后來甚至說都說不動他,因為孩子已經覺得厭煩,對學習越來越喪失興趣。因此,父母生活中一定要減少嘮叨說教,長話短說,引導孩子懂得為自己負責,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而不應該是家長天天操心。
五、早早定好規矩、嚴格執行
我們首先要清楚,不管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不是一天兩天、一次兩次形成的,它是一次次的行為不斷重復而形成的。要形成良好的習慣,前提就是要按照正確的要求去做。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不在于家長每天催促,而是要求孩子每天做到。沒有哪個孩子打小就懂得要怎樣學習,學多久,他需要父母給他立好規矩。比如每天回家后寫好作業再玩,而不要拖到臨睡前;每天半小時閱讀;每天上課前提前預習新內容,等等。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及早給他定好學習的規矩。定好規矩后,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嚴格遵守,不按規矩來就給予相應的懲罰,比如減少玩的時間。堅持原則,不要隨意變化,否則就會破壞規矩的有效性,最后形同虛設。讓規矩來督促孩子自主學習,而不是家長絮絮叨叨的督促。
六、培養孩子內驅力,最關鍵的一點是給孩子自主感,那就是孩子感到行為可以由自己決定。
很多父母喜歡為孩子操持學習上的一切,什么時候做作業,什么時候玩,形成一種絕對支配和被支配的氣氛,這對孩子學習是不利的。家長可以多用啟發的方式來指導孩子,在按照規矩的基礎上,多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
七、給孩子設立適當的學習目標
如果一段路程我們不知道終點在哪里,很快就會喪失興趣、失去信心、難以保持前進的動力。學習也是一樣,沒有學習目標的提醒和激勵,孩子很難積極投入其中,更加不會主動地去探索實現目標的最佳途徑。家長要多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常常與他探討,協助孩子樹立明確且適宜的學習目標。一個適宜的目標能夠激勵孩子努力追求知識,主動地學習。
上一篇:孩子不主動學習怎么辦
下一篇:孩子不自律怎么教導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