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補救孩子的安全感
小青橘麻麻
2023.10.10 16:57
595瀏覽
1回答
琪琪小崽崽
心理學家認為,在成長過程中,孩子不僅需要父母提供物質上的照顧,更需要親情,需要心理安全。那么,如果父母如果發現孩子缺少安全感,家長如何補救孩子的安全感呢?
如何補救孩子的安全感
1、提供高質量的陪伴
既然為人父母,就要做到父母的責任,給孩子以陪伴——高質量的陪伴。
金錢不是萬能的,高質量的陪伴才是與孩子相處的正確打開方式。父母陪伴下的孩子,會成長為我們所希望的的樣子。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親密感,因此陪伴不是把孩子放在身邊就可以了,一定要讓孩子從你的言行舉止中感受到愛,用輕松融洽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和相處。
這會影響孩子一生感知幸福的能力,而這種安全感的缺失甚至是可以代際傳播的。
2、不拿孩子和別人做比較
“不和他人比較”,其實就是認可孩子最真實的模樣。不管學習棒不棒,運動能力強不強,都沒有關系。因此,“你要是做好了**,媽媽給你獎勵哦”這種附加了條件的疼愛方式,也是萬萬不可的。這會使孩子覺得“如果達不到這個條件,我就毫無價值”,從而致使他們失去自信,并養成沒有獎勵就不努力的壞習慣。
并不是“做到了就是好孩子”,而是“努力過就是好孩子”。對于孩子來說,最好的獎賞莫過于來自周圍的關愛。孩子身上的價值,不會因為他會干什么、不會干什么而有任何改變。
不要拿孩子和別人比較,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
教育最首要的目的—自我肯定。
3、與孩子平等的溝通
家長用命令或者埋怨的口氣去與孩子交流,孩子回應的不是哭鬧就是糾纏;家長用哀求的語氣與孩子溝通,孩子表現出來的就是任性;家長用溫和的態度去說話,孩子給予的反應就是體貼。
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每一顰每一笑都映射著父母的教養。父母的行為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要想有好的孩子,必須先做好的父母。
放下父母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蹲下來和孩子說話,讓孩子感受到平等、尊重和友善,這樣,父母和孩子的心就會緊緊地走在一起。
孩子的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一)大人當著孩子面吵架
每個人的脾性都不同,有的父母可能脾氣不好,一旦出現事情就會吵架,還經常會在家里吵架,當著孩子的面,而且還總以為孩子小,覺得孩子不懂。
但其實小孩子的內心是很敏感的,他是善于察言觀色的,如果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抱怨等,有一些負面情緒,那么孩子就很容易變的不安、緊張,這樣的情緒會伴隨著孩子一生,缺乏安全是是必然結果。
(二)總是嚇唬孩子
有的家長經常會以各種原因各種話語嚇唬孩子,這樣的確是讓孩子很快就安靜下來了,但孩子的內心卻是很不安的,他的心里會覺得自己可能隨時會被父母拋棄,覺得父母不愛自己,隨時準備著被批評責罵。
久而久之,孩子是不會有安全感的,即使之前有安全感,也會被慢慢的消除。而且很多家長還經常用警察、醫生等嚇唬孩子,可一旦孩子遇到任何問題,就會讓自己處于更加危險的狀況中,不會求助。
(三)總是偷偷離開孩子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很依賴父母,這也讓很多家長想要快速離開時,趁孩子不注意就偷偷溜走了。但這樣做不僅沒有任何意義,還會讓孩子內心更加不安,導致心里時刻處于不安和緊張的狀態中,變得更加敏感緊張。
上一篇:孩子膽小怕事懦弱怎么辦
下一篇:孩子經不起挫折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