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出走的孩子都是什么心理
小小馨欣兒吖
2023.12.24 10:40
1197瀏覽
1回答
元氣滿滿的函函
在警方每年接到的失蹤兒童報案中,40%是19歲以下自愿離家出走的年輕人。這些孩子大多是中學生,除了小學生,甚至學齡前兒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孩子經常因為小事離家出走。有些離家出走的孩子,他們的心理狀況確實不太正常,性格、認知乃至三觀都存在不小的問題,可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孩子有錯,家長就沒問題嗎?事實上,絕大多數出現這種狀況的家庭,父母都得好好反思!
離家出走的孩子都是什么心理?
1、逃避懲罰
有的孩子做了錯事,害怕父母懲罰,于是,他們選擇出走,這種情況般出現在那些經常懲罰孩子的家庭。
2、被外界環境誘惑
有的孩子通過各種渠道接受很多信息后,經受不住誘惑,對讀書不感興趣,熱衷于讀書以外的東西,像早戀或者迷戀網吧,進而發展到離家出走“實現理想”。
3、逃避學習壓力
曾經有一則調查報告稱:在被訪的中學生中,35%的學生坦言“做中學生很累”,有34%的學生說,有時”因功課太多而忍不住想哭”,面對高強度的學習壓力,很多父母并不理解,而是繼續給他們施壓。更可怕的是,1/5的學生有過“不想學習想自殺”的念頭。
有些孩子的壓力來自自己,他們為自己訂立各種學習目標,而一旦沒有實現,他們便感到氣餒甚至有逃避的想法。
也有的壓力來自父母,家長的目標太高,孩子的考試成績達不到要求,就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就感到恐懼,希望一走了之。
對于家庭來說,孩子的出走,是山崩地裂般的災難。有的父母舉著孩子的照片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尋找,有的父母因找不到孩子而精神失常,有的父母為了孩子的出走相互責怪而導致離異,還有的家庭為了找孩子而債臺高筑。那么,作為家長又該怎么做呢?
孩子要離家出走家長怎么做
1、預防為主,讓孩子自由成長
專家建議,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相當大,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不少孩子離家出走是由于缺乏與父母溝通。因此,父母在平時要加強與孩子的交流,不要強迫孩子去做一些事,給孩子的自由成長創造空間。對孩子的學業,我們也不應該過多干預,青春期的孩子已經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整天嘮叨與叮囑會讓孩子反感。
2、增長孩子的見識,使其正視社會誘惑
讓孩子經歷一些挫折和磨難教育,吃一些苦。家務勞動,只要適合孩子做的,應讓孩子去做,根據孩子的年齡,讓他們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做錯、做壞也不怕,家長要抓住機會給指點,直到圓滿完成。積極培養孩子的勇氣、自信心、責任感,使孩子健康成長。
3、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
很多孩子離家出走都出乎父母的意料,父母應經常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和需求。如果孩子犯了錯誤,要循循善誘,指出問題的嚴重性,提出解決的辦法,使之自覺改正錯誤。而不應該橫加指責,否則,孩子就會因為逃避責罵而離家出走。
4、真誠接納歸家的孩子
如果離家出走的孩子回來了,家長一定不要惡語相向,甚至打罵,要好好與其溝通,安慰并關心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緩和矛盾,解決問題。
上一篇:孩子有離家出走的心理怎么辦
下一篇:青春期的孩子脾氣不好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