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父母怎么辦
木子李005
2023.12.23 10:40
1158瀏覽
1回答
元氣滿滿的函函
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是很普遍的現象,只有找到孩子厭學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孩子厭學父母怎么辦?
針對不同的心理現象,采取有效的教育對策,緩解學生的厭學情緒。
第一,正確歸因。
家長幫助孩子分析“厭學”的真正原因,可能是師生關系緊張、學生關系問題、親子關系不好,或者學習障礙……等等,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厭學的產生。
第二,適當的引導。
給孩子太大的壓力會引起孩子的恐懼和厭惡,這時家長應該降低對孩子的要求,不要經常拿孩子的缺點和其他優點進行比較。
第三,設定合適的學習目標,壓力適中,合理要求孩子接受。
第四,鼓勵和欣賞。
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學習進步,并表揚,樹立孩子學習的信心。
孩子厭學的主要原因:
厭學,有客觀的原因,也有其內在的心理原因。
客觀原因涉及考試制度、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內容、課程設置、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以及家庭教育環境、社區教育環境、社會環境和大眾傳媒的負面影響。
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學生內在的心理因素起決定性作用。再具體一點:
(1)缺乏動力
當學生對學習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需求時,就不太可能熱愛學習,往往處于被動狀態。這些學生對學習有一定的了解,但他們的看法是消極的,甚至是錯誤的。他們從家人或社會上接受了一些錯誤的想法,認為讀書是一件苦差事,沒有用。他們不讀書也能在生意上賺很多錢。那些沒有受過良好教育、個體經營、財力雄厚的父母,往往會在不經意間誤導孩子,使學生厭學。
(2)興趣轉移
在成長中的孩子中,他們的興趣是搖擺不定的,只要干擾因素強,就會發生轉移。從興趣轉移的對象來看,大部分厭學學生沉迷于游戲、視頻、網絡,一些原本熱愛學習的學生因為迷戀電腦游戲,逐漸放棄了學業;而那些色情圖片對學生的毒性更大,使精神輕抑郁,嚴重打架,違法違紀。一旦學生的興趣從學習轉變為社會不良活動,他們不僅對學習不感興趣,反而討厭學習、抗拒學習。
(3)學習無望
對學習感到失望,沒有信心的學生,也容易產生心理厭學。
部分學生,努力過,也曾經灑過汗水,但無論怎樣奮斗,還是經常失敗,很少甚至沒有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無情地打破了他們的進取精神,促使他們錯誤地歸咎于自己生來笨、能力不強、智力低下、沒有學習的材料,于是他們自愿放棄努力,舉起了白旗。
(4)情感缺失
有的學生因為家庭不幸,父母離異,情感上的孤獨,缺乏溫暖,所以他經常尋求情感補償,而學習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難起到情感補償作用的,因此他們傾向于交朋友,追求刺激、從其他來源獲得的心理滿足來彌補家庭的情感缺失,也會造成厭學。
(5)父母過高的期望
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有本事,所以對孩子提出了不切實際的要求,當孩子達不到標準的時候,就采取不當的措施,有的孩子能容忍,有的孩子干脆放棄。
(6)功利意識
一些家長的功利思想尤為嚴重,表現在:
一是虛榮心。
鄰居或同學、同事的孩子成績比自己孩子好,心理不平衡,拼命要求孩子。
二是成人化。
什么搞好學習將來就能考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等。
其實,家長這些功利主義的思想,很難產生預期的效果,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麻木,甚至厭學的心理。因為他們的心理還沒有成熟到大人的地步,是不可能按照成人的思想來生活的,欲速則不達。
上一篇:小學孩子厭學的原因與解決辦法
下一篇:孩子早戀怎么辦孩子12歲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