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厭學心理及對策
茜茜小公舉
2023.12.13 16:27
418瀏覽
3回答
豪豪小寶寶
孩子厭學了,也就是在學習中失去了動力,作為家長,需要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幫助孩子重建學習動力和信心。同時,中學是孩子青春期的一個階段,家長不要吝惜對學生的贊美,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滿足學生追求卓越的渴望,給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
中學生厭學心理原因:
1、習得性無助感
習得性無助感即學生對學習成敗的態度問題,學生的學習當然存在成功與失敗,但如何對待成功與失敗往往對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學生經常看到的是學習中的失敗而沒有成功的希望,這時就會降低學習熱情,喪失努力學習,爭取優異成績的自信心。
2、學習負擔過重
大家都知道,現在青少年學習負擔比較重,有些人接受能力比較差,想到父母的期許,無形中會感覺到很大的壓力。所以孩子每天身心疲勞,時間一長,就容易出現逆反心理,從而對學習感到厭煩,甚至感覺到恐懼。
3、父母不切實際的要求
要求過高的后果是容易使孩子產生害怕失敗的心理,繼而導致上進心喪失和學習動力缺乏。特別是當家長采用強硬專制的手段時,孩子便會以一種逆反的行為報復父母的不公正。
中學生厭學心理對策:
1、引導孩子
大部分中學生不能適應中學階段的繁多科目,有厭學心理的孩子特別多,但有的孩子可以走出來,而有的孩子卻一直厭學,最后不得已退學,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鼓勵孩子跟著興趣走,對哪門科目感興趣,就先在哪科用功。
2、樹立目標
上中學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目標,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么,但是父母知道,父母可以幫助孩子一起設立目標,遠到以后從事什么職業,近到最近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
3、尋找方法
好的學習方法能夠事半功倍,讓孩子學會每次考試過后,做好試卷分析,分析每道錯題的知識點,在班上定一個比自己學習好的同學為追趕目標。
4、對孩子以表揚和鼓勵為主
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對孩子的態度要好,講解學習的道理給孩子聽。當孩子完全不想聽父母的話時,父母也不能硬性的逼孩子洗耳恭聽,父母就應該先安靜下來。等孩子也不說話了,再次溫和的告訴孩子人為什么要學習。
5、父母要理性幫助孩子設立學習目標
父母要隨時監測孩子的學習狀況,幫助孩子設立科學的學習目標。當孩子考試失常時,家長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幫助孩子調整學習狀態,挖掘并分析導致考試失利的主要原因。
6、要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孩子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如果別人說他笨,他就會認為自己笨。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對于一個從未完成過作業的孩子,家長最好讓他先做幾道容易的習題,讓他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再調整作業的難度。
7、培養孩子抗壓能力
適應能力差,在學習生活中遇到一點挫折就無法承受,產生厭學心理,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孩子在學習中遇到挫折時,就不至于輕言放棄學習。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