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性差的孩子怎么培養
辰明媽媽
2023.12.07 17:15
418瀏覽
1回答
小青橘麻麻
自覺性是指受到某人某物或某件事的影響,去做某件事或者不做某件事。因此,家長想要孩子有更好的自覺性,就需要使用自己的權威命令孩子,并讓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做了或者不做就會有什么懲罰。另外,家長也可以使用更溫和的心理暗示,來增強孩子的自覺性。
自覺性差的孩子怎么培養?
1、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的意見,讓他能在一個安靜的空間獨立思考和學習,慢慢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為了保證孩子在學習時不受到打擾,家長要和長輩商量好,在孩子學習時盡量不去問她餓不餓、吃不吃水果、哪里有困難、要不要幫助之類的話。
2、父母不要大包大攬
許多父母大包大攬,怕孩子做這件事累著,又怕孩子做那件事傷著,所以干脆什么事情都不讓孩子做,這樣孩子怎么會有自覺性。因此,家長需要把一定的事務分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做。
3、家長以身作則
如果家長是自我約束力非常高的人,那么在孩子的印象中,這種自律就是一種值得學習模仿的例子。在孩子眼里家長的自律是自己行為參考的榜樣。相信家長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中進行的,但是卻是影響最為深遠的。當孩子可以自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覺性就有了。
4、家長的督促能夠幫助孩子自覺習慣的養成
孩子還不能夠實現完全的自覺,所以很多時候家長的督促是不可缺少的。父母有責任培養孩子獨自完成的能力,并且也要注意觀察孩子生活中的行為習慣,盡早的進行管理,這樣達到的效果更佳。
孩子自覺性差的原因:
1、家長的過分保護
很多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是過分保護的狀態,認為很多事情孩子有了解就可以了,不必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這其實就是比較常見的溺愛的表現,這樣很容易讓孩子表現出懶惰的行為,從而喪失自覺性。
2、對于家長的依賴性過高
孩子對于父母的依賴是正常的,但是如果這種依賴過于強烈的話,孩子就會缺乏主動解決問題的驅動力。認為所有事情只要有父母在,就可以不用自己去解決,而自己只要等著父母安排好一切就可以了。
3、家長教育的問題
孩子不明白努力的意義,只知道坐享其成的舒適感。這樣孩子并不會有成就感,自然就缺少了獨立完成的興趣。認為只要結果是想要的,自然就不必在乎過程了,也會越來越不愿意行動,自覺徹底喪失。
上一篇:小孩沉迷網絡游戲該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