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孩子數學差怎么辦
媽媽咪呀
2022.07.26 16:32
530瀏覽
1回答
家有倆寶
時常有家長說孩子的數學成績不好該怎么提高,但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家長不應該逼迫孩子去學習,這樣對孩子成績的提高不僅沒有好處還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問題。另外家長也需要為孩子培養一個學習的興趣這樣孩子會主動去學習。
一年級孩子數學差怎么辦?
1.每天抽出時間陪孩子復習,預習
一年級的孩子還不知道怎么去復習,怎么去預習,他們每天回家完成作業就會認為今天的學習已經完成了,所以這時候需要家長朋友引導,讓孩子慢慢的養成復習,預習的好習慣。這樣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就有心理準備,對于前一天學過的內容也可以做到熟記于心。
2.在完成作業之后每天熟讀加減法口訣表
讓孩子能夠在熟讀的過程中背下口訣,那會給孩子在解題過程中建立強大的信心,因為所有的計算題對我都沒有難度,我已熟練掌握。這是需要家長去監督輔助的,要在讀之前做好開導,可以約定每天一遍或者兩遍,什么時候可以熟練背誦什么時候完成這個約定,當然,在完成約定之后可以適當的一星期拿出來復習一次,理由可以家長朋友們自行思考,只要不要讓孩子覺得是又要重新背口訣就好,避免孩子出現逆反情緒。
3.培養孩子的數字敏感度
可以在睡前和孩子玩玩數數字的游戲,一遍正數,一遍逆數,讓孩子對于數字的排列順序有更強的認知,也可以玩一些速記號碼的游戲,從簡單到難,車牌號,手機號,銀行卡號之類的都可以。做這些小游戲孩子不會很抵觸又可以培養孩子的敏感度,還能加強孩子對數字的記憶能力。
4.培養有效學習數學的習慣
作業磨蹭是剛入一年級孩子的毛病。對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家長有必要制定一些強硬政策,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教育孩子,不能邊看電視邊吃飯或邊做作業,否則會造成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思想開小差等。
學習數學的學習技巧:
1.培養獨立學習數學的習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當孩子第一次學習時,就要嚴格要求,做到規范。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家長就應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特別是獨立寫作業的習慣。比如,家長為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獨立學習環境,孩子在家做作業時家長只看書,孩子做數學作業時,家長可收走課本,像對考試一樣對待作業。檢查作業時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完成,允許孩子翻書,查漏補缺。
2.培養主動學習數學的習慣
如今的家長熱衷于為孩子安排學習生活,如放學回家后、節假日怎么過,學習計劃怎么制定等,很容易造成孩子反感,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尊重孩子的個性。家長應和孩子共同制定學習計劃,讓孩子參與到學習計劃中來,把決定權還給孩子。如果學習計劃在兩周內執行不力,家長再站出來提建議。在這一過程中家長盡量避免用實物獎勵的方式刺激孩子學習,這樣容易養成壞習慣,不利于主動學習。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孩子自己做,不能只讓孩子學習,任何別的事全由父母包辦,讓孩子吃點苦,受點挫折,能培養刻苦耐勞的精神。
3.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數學的輔導要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使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4.走進生活,鞏固興趣
比如在教學《生活中的數》這一單元時,對于自然數的基數意義,我們可以啟動學生在平時生活中數物體的經驗;至于序數含義,則可以讓學生排排隊,數一數自己排在第幾;也可數一數自己的家住在第幾層樓,在同一層樓中從左往右是第幾戶,從右往左又是第幾戶……
上一篇:為什么高中努力卻成績上不去
下一篇:一年級語文成績差如何補救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