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內驅力怎樣培養
琪琪小崽崽
2023.01.09 16:38
838瀏覽
1回答
王子奇麻麻
尊重孩子,降低外驅力。受到尊重的孩子才會自信,才會產生內驅力。如果孩子整日得到的都是負面的反饋,那么很容易會陷入到自我懷疑之中,最終會喪失前進的動力。千萬不要給孩子施加過大的壓力,否則孩子很容易會陷入習得性無助的境地,很多事情即使能夠做好也拒絕嘗試。
孩子的內驅力怎樣培養
一、點燃孩子對學習的濃厚興趣
有目標不代表能讀某一學科突然就感興趣了。想要孩子真的學習成績能夠提升,那么除了給孩子奮斗的目標之外,還要讓孩子切實的感受到學習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并且這個興趣的培養越早越容易成功。尤其是低年級孩子的學業知識含量還沒有高年級那么多,正是培養孩子自信的好時機。
點燃孩子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家長可以用心理學上稱為“陽性強化”的一個行為。通俗一點說,就是及時鼓勵孩子哪怕只有一點小小的成功,這也是會讓孩子產生良好的自我感覺,從而樹立學習信心,激發學習的熱情。同時繼續學習并爭取獲得更大的成功的一種動力。這樣就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
二、良好的家庭氛圍
其實不難發現,很多優秀的孩子,他們的家庭都會有這樣一個特征,就是非常重視家庭環境對于學習的影響。他們的家長很少會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看電視或者是很大聲的交談;并且如果有工作的話,也會將自己的工作時間和孩子的學習時間安排在一起。看到家長在認真工作,那么孩子受到影響,自然也會很認真的學習。
三、培養孩子自律好習慣
一個孩子之所以會成功,自律絕對是最重要的幾項能力之一。一個不自律的孩子總是在想辦法拖延,半個小時之后再寫吧!寫了這么久,先玩一會兒吧!而自律的孩子則會想,到時間了,我應該及時把這件事情完成。但是想讓小孩子自己就能擁有獨立意識,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小孩子的本性就貪玩兒的。一定是要家長從小去培養孩子這個意識,家長有兩個方法。
1、制定規則
孩子自己能做的,家長不要幫忙。事先約法并且事后毫不妥協。幾次下來之后,孩子就會知道這個規則是一定會遵守的,那么不想有懲罰,那么就要遵守規則。當然規則的制定一定是要合理的,是孩子可以做到的。
2、培養孩子專注能力
專注力是自律的核心。有多少孩子都是學著學著就溜號了,這樣的孩子既是能夠到時間了就乖乖放下手機、放下游戲去完成作業,也不過是“偽自律”罷了。
其實并不能專注其中,所以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家長最基本要做到的一點就是在孩子專注一件事情當中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他,例如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孩子剛寫錯,家長就趕緊問孩子“是這樣寫的嗎?”這樣只會讓孩子感覺到恐懼而不能專注學習當中。
孩子內驅力缺乏的原因
1、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欲太強
以開篇提到的丹丹為例,她每天早上的所有事情都是由丹媽一手操辦的,從起床到洗漱再到吃早餐去幼兒園,幾點起床,怎么洗漱,穿什么樣的衣服鞋子等等,這些在父母看來孩子無法獨立完成的一件件小事,卻是他們生活的全部,而這一切卻全由父母掌控的,孩子自己幾乎完全失掉了話語權。
2、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由于父母與孩子關注的重點不一樣,所以常常會忽略掉孩子的感受。
比如早上起床時,丹丹更關心的是自己有沒有睡飽,起床舒不舒服等,而丹媽關心的則是孩子再不起床早餐就涼了;吃早餐時,丹丹關心的是自己小腦袋里面的事情,而丹媽更關心的卻是再不快點吃,出門就晚了;上學路上丹丹的重點會在路邊的新奇事物上,而丹媽的重點則在于再不快點兒,上學就要遲到了……
正是因為親子之間存在這種差異,父母的催促往往就給孩子形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讓他覺得自己總是不斷在犯錯,盡管孩子并不一定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
3、父母沒有為孩子樹立正面的榜樣
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然而,很多父母在要求孩子的同時,卻沒能給孩子樹立一個正面的榜樣,這邊催著孩子要專心吃飯,那邊自己卻在吃飯時玩手機;要求孩子說話要算話,自己答應了孩子的事情卻總是食言……
上一篇:如何學好初中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下一篇:高中地理如何學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