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書的孩子成績一定好嗎
小米娜寶貝
2022.08.02 16:49
895瀏覽
1回答
小櫻桃的mm
愛看書是沒有什么問題,但如果閱讀過于單一,只看文學類的作品,那對孩子以后的學習就會有很大的弊端,甚至讓孩子產生學習障礙。
喜歡看書的孩子成績一定好嗎?
不一定,家長們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因此會特別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但通常容易陷入這樣的誤區:孩子只要喜歡看書,就是好的??词裁磧热?,就是孩子的自由。但長此以往下來,可能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很多壞處。
一、孩子過小,閱讀單一,會導致孩子的閱讀偏好越來越固化
有些理論性知識讀起來深奧難懂,很多人不愿意去接觸。相比之下更喜歡輕松有趣,內容淺顯,不需要過多思考的讀物,因為趨樂避苦是人的天性。但是,孩子養成這種了閱讀習慣,等他以后需要接觸一些內容深奧的書本時,他會十分抗拒,這些內容對他來說枯燥乏味,很難讀懂。而孩子過早的固定閱讀偏好,在初中階段就容易出現偏科現象。
二、小學階段的文學閱讀偏好,不利于孩子“同化學習”
什么是同化學習?就是孩子能否習得新的知識內容,它主要取決于孩子認知結構中過去的有關觀念。簡單來說,大腦中原有的知識有利于新知識的學習。所以孩子的腦海里,接觸的知識面越多越廣,越容易同化學習。
比如孩子小時候喜歡看《世界地理未解之謎》這一類的書,那么當他學習地理時會對一些知識點感到熟悉,也有很大的興趣去了解,那么地理這一門科目孩子學起來就相對容易一些。而如果小學階段只接觸文學類,到了初中階段,學科增多,對于孩子來說:這些名詞沒聽過、那些事件記不住,他就會對這些新知識產生畏懼、擔心,自然學習起來就會難一點,需要多花時間。這就能理解為什么孩子到了初中容易偏科了。
三、過多接觸文學類的作品,會影響孩子的理性思維
文學類的作品,通常需要用心去體驗和感受,才能理解主人公的遭遇,這會幫助孩子建立同情心,生活中能夠察覺他人的需求,但也容易導致孩子思維過于感性,不能理性地批判思考,這就不利于孩子理科的學習。在現階段的教育中,對科學自然感興趣的學生不在少數,但這些學生往往都被淹沒在茫茫題海當中,接觸的課外書本也是一些文學類的,長此以往,他們對自然科學也就失去了興趣。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培養孩子閱讀偏好的多元化,家長們看到一些推薦書單,給孩子選擇書籍時不要只局限于某個分類??梢远嘁恍v史、自然、科普等方面的閱讀,比如《可怕的科學》系列、《世界歷史大冒險》系列,都是圖文并茂,適合低年級階段的孩子閱讀。閱讀不同類型的的書籍,對學生拓展視野,增加課外知識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學生成長最佳的精神食糧。
怎么樣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一、陪伴孩子學習
在孩子做作業時,尤其是要求父母為其聽寫生字、判數學題或檢查背誦時,父母要放下手里的活計與孩子一道完成家庭學習任務。事實證明,學校通過留作業的方法調動家長參與,是培養孩子的有效手段。
二、讓孩子明確學習是他應盡的義務
目前,許多小學在推廣“快樂教育”的經驗,為的是讓孩子在高興中學習,這不失為是提高孩子學習興趣的一種手段。但是,在孩子學習一個時期,尤其是升入較高年級,許多孩子就會產生“學習的內容沒有用”的看法。為什么呢?
任何提高學習興趣的手段,它的效用都是短暫的,長期起作用的在于孩子樹立把學習當作自身應盡義務的觀念。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這種觀念,告訴孩子學習成績同以后個人的前途和職業是聯系在一起的。做父母的還可以向孩子講述自己的經驗,講述自己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怎樣在自己的生活中發揮作用。這樣,孩子對學習的愿望就會增強而且持久。
三、引導孩子認識知識的用途
怎樣向孩子表述知識的用途呢?對于學英語,可以這樣舉例:學了英語可以上網沖浪,或者可以給澳大利亞或英國的小朋友發電子郵件,和他們聊天交流。
這樣的表述簡單明了,對于其他學科的知識,家長們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實例去引導孩子,激發孩子學習各種知識的興趣。作為教師更要學會按“能近取譬”的原則闡釋學科知識的魅力,把孩子吸引到知識的海洋里。
上一篇:孩子一年級數學跟不上怎么辦
下一篇:歷史該怎么學才能學好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