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2023.10.02 15:30
444瀏覽
很多青少年在面對挫折的時候都會表現出膽怯、不知所措、停滯不前,甚至自暴自棄的行為,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抗挫性”,幫助他能越來越積極地面對生命中的風雨?這需要家長們多操心給孩子培養成一個不會輕易就被挫折打倒的人。那么,怎樣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呢?
怎樣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1、家長要塑造好自身的形象
做事堅定、果敢,面對問題沉穩冷靜,遇事不慌,坦然面對,特別是媽媽,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呈現出軟弱,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態度影響孩子對挫折的看法。沒有人會一直成功,從不失敗。作為父母在遇到孩子經歷失敗的時候不要大驚小怪。如果你很緊張,會讓孩子覺得此事不得了。如果淡定,會給他帶來信心,給他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挫折沒那么可怕!爸爸媽媽一直陪伴著你!
2、勇于面對挫折
父母在孩子面臨困難時,應該讓他們直觀地了解事物發展的過程,從反復體驗中逐步認識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從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成功的喜悅恰恰來自于問題的解決。只有讓孩子在克服困難中感受挫折,認識挫折,才能培養出他們不怕挫折、敢于面對挫折的能力。
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逆商和智商、情商一樣重要。許多在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人,有時候可能并不是最聰明的人,但大多都是在生活中經歷過挫折的人,是挫折教會了他們堅強,是挫折給了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智慧。
做為家長和老師,我們絕不能以愛的名義剝奪孩子受挫折教育的權利,當孩子遭遇挫折時,我們要正確引導,鼓勵孩子堅定信心,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做人、做事的堅定信念以及戰勝困難的頑強意志,這些優秀的品質,都是孩子將來從事任何一項事業必須具備的素質。
挫折教育要從小抓起,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怎么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首先,家長要意識到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有意識地讓孩子品嘗一些生活中的磨難,讓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學會在挫折中接受教育,這對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獨立意識、應付困難的勇氣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了解挫折教育是貫穿在每一天、每一件成人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事中。如孩子摔倒了,有些家長會趕緊跑上前扶起幼兒,還對孩子說:“這個地面真不好,讓寶寶絆一跤,我們打地面。”這樣的結果是使孩子把跌跤歸因于外因,不敢正確面對挫折。正確的方法是幫助他了解產生挫折的原因和應付的對策。比如告訴幼兒“走路看地面才不會絆到石頭。”
當今社會,很多家長會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但是有些家長雖然會跟風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但是不知道為什么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其實理由很簡單,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為什么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1.提供孩子鍛煉的機會
家長要提高認識,改變原來的教養態度,讓孩子走出大人的“保護圈”,放開手腳不要怕孩子摔著、碰著、餓著、累著,孩子摔倒了鼓勵他自己爬起來;對挑食、偏食、厭食的孩子,餓他一兩頓又何妨。
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家長不要去幫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褲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困難都解決掉,把他們前進的障礙清除得干干凈凈。
2.讓孩子經受一點失敗
很多家長認為挫折教育其實就是讓孩子吃點苦,其實不然。真正的挫折教育是讓孩子通過動腦動手,來解決矛盾,從而使他們逐步形成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出一種迎困難而上的堅強意志。
孩子們在沒有經歷過挫折的時候是不知道應該如何面對挫折的,也不知道如何應對挫折。但是挫折也是需要掌握方法,把握尺度的,因此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也是目前很多父母都想要解決的問題。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1.用成年人的智慧給正在反思挫折的孩子以正面引領是家長給孩子最大的幫助
“春風得意馬蹄疾”。這是說,人在順境時思維往往受阻。而在遭遇挫折時反而會冷靜地思考問題。但是,家長也一定要看到,不是每個孩子面對挫折的反思都一定是積極的、進步的、有益的。有的孩子的反思可能會正好走向反面。
2.教會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
吃苦耐勞是炎黃子孫的優良傳統。一個人要想成大器,干大事業,非得有吃苦耐勞的品格不行。然而,生活環境愈來愈優越的今天,孩子越來越不吃苦耐勞了。不吃苦耐勞,就學不好,誰都知道,學習是一件苦差事;不吃苦耐勞,工作就做不好;不吃苦耐勞,就掙不來錢,生活質量就難以提高。所以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確實有現實性和必要性。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怎樣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
怎樣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
一、吃苦耐勞的品格得從小培養,堅持不懈。
從某種意義上說,吃苦耐勞也是一種習慣,是一個人意志的表現。人都有惰性,好享受,惡勞作,所以父母要有從小就得培養孩子勤快的自覺意識,從小事抓起,從懂事抓起,不松懈,力爭讓孩子打小就形成吃苦耐勞習慣,以便讓孩子在日后的成長道路上“不自覺地”踐行吃苦耐勞的品格。
二、父母自身要吃苦耐勞,以身作則,不怕付出。
父母應自覺地為孩子樹立吃苦耐勞精神的典型,起地帶頭作用。有人說,孩子的成長經歷實際上就是模仿父母舉止行為的過程,說的就是父母對孩子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效果。所以父母要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首先自己就吃苦耐勞,為孩子立標桿,讓孩子在吃苦耐勞的環境中成長,自然就會變得吃苦耐勞了。
有的孩子面對挫折迎難而上,但是還是有很多孩子面對挫折,就很難去嘗試,這對孩子是很不好的,那么孩子受到挫折時應該怎樣教育呢?
孩子受到挫折時應該怎樣教育
1、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家長一定要用心去培養,比如,平時多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讓孩子能夠變得很堅強和自信,充滿正能量。
2、關注孩子心理變化
孩子的心理變化非常值得家長注意,如果孩子遇到挫折卻不敢面對,又不敢說,可能是受到了一些打擊,所以,要及時發現及時溝通,讓孩子放下包袱。
挫折是暫時的,也是永遠的,抗挫折能力應該貫穿于一個人成長的始終。心理衛生專家認為,人們對挫折的良好心態是從童年和青少年時不斷受挫和解決困難中學來的,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也是講的這個道理,所以家長要知道孩子的挫折教育有哪些,好幫助孩子學會抵抗挫折。
孩子的挫折教育有哪些
1、多給與孩子鼓勵
孩子需要鼓勵,因為他們的內心還不具備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需要別人的支持,才能獲得充分的信息,所以,我們一定要多給孩子鼓勵,讓孩子勇敢。
2、發揮榜樣作用,引導孩子正確對待挫折
孩子善于模仿,可塑性強。如果父母受挫驚慌失措的話,孩子是不可能沉著冷靜的。因而父母應以身示教,時時處處做好孩子的榜樣,在自己遇到挫折時,應積極應對,通過言傳身教告訴幼兒如何應對。父母還要注意把身邊的好榜樣及時介紹給孩子,使他們從鮮活的生活事例中受到教益,獲得如何應對挫折的經驗。
上一篇:怎樣才能挽救一個厭學的孩子
下一篇:怎樣改掉懶惰的毛病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