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孩子要離家出走怎么辦
2023.12.12 11:31
525瀏覽
離家出走的孩子并不一定是真的想要離開家,可能只是一時沖動,這時家長不要和孩子計較太多,而是要以正確的態度迎接和對待孩子,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教育。
用正確的態度迎接孩子回來。當孩子離家出走回來以后,家長既不要過度緊張,也不要強行制止或打罵。要以平和溫暖的態度迎接孩子,讓孩子感受到關愛,這樣才能規避掉孩子以后再出現離家出走的行為。
了解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離家出走的孩子總歸有他自己的心事,做為家長覺的還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平時多和孩子交流溝通,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這樣更能解決問題。
不要總是強迫孩子,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孩子離家出走是必然的。父母應該懂得強迫孩子學習效果并不好,填鴨式的教育更是效率很低,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不要總是吝嗇你的言語,讓孩子明白為什么,心甘情愿的去做,比強迫要好。
第一、父母要經常與孩子耐心地溝通交流,聽孩子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并酌情采納孩子的意見和建議。
第二、父母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因為孩子犯錯就責罰孩子,而是要耐心地跟孩子講道理,用真情打動孩子。
第三、父母要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和情緒,不能對孩子不聞不問,也不能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只有與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才能更好地教育引導孩子。
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一般的家長都領教過。出于種種原因,有的孩子選擇了離家出走。一旦發現這種情況,家長往往是慌了神,不知怎么做。其實,大多數的情況是不用擔心的,掌握了一些方法,在短時間找到孩子的可能性孩子比較大的。
叛逆期的孩子離家出走怎么辦?
1、如果在在校學生,立即通報學校
對于未成年人特別是在校學生的保護,學校是一個重要的力量。一方面,班主任知道孩子在學校的好朋友,也許很快就知道孩子的去向。另一方面學校人多力量大,他們會動員老師和同學幫你一起尋找。
2、掌握孩子的社交工具
通過老師、同學、朋友了解到孩子手機號碼、網絡賬號等社交工具, 一一登記清楚。在經常上網的網吧、游戲室查找,也許就有答案。
青春期的孩子,已經不像小時候那樣依賴父母,他們開始有了獨立的自我意識,自己的想法,對父母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再言聽計從,不再認為父母總是對的,如果父母此時采取的方式不當,很有可能激起孩子的叛逆情緒,還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離家出走。那么對于離家出走的孩子,父母該怎樣教育呢?
孩子離家出走家長怎么找
一、了解孩子離家出走前的狀況和尋找可疑信息
1、尤其要留意反常行為,比如以前從來沒有夜不歸宿,有一天晚上忽然不見了,而且電話關機,也沒有事先跟周圍人報備。
2、在qq空間、微信朋友圈發表消極的、可疑的動態,如“想去流浪”、“不想活了”、“活著真沒意思”。
3、在住所或者工作學習的地方尋找是否有類似遺書、紙條信息,搜索留下的蛛絲馬跡。
孩子發脾氣,鬧情緒是我們每個家庭育兒過程當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問題。其實,鬧情緒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畢竟作為大人往往還會因為一些不順心或者不愉快的事情,發火不舒坦,更何況是小孩子呢?
當孩子要離家出走的是時候家長要怎么勸
1、不要一味的遷就孩子
愛孩子不是一味遷就孩子,有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離家出走的威脅后,就會選擇妥協,覺得長大之后就好了。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只會更加嚴重。一直都是妥協孩子,有什么要求就會實現,忽然一次不同意了,那會讓孩子崩潰的,會讓他無法接受。
所以從小在孩子提無理要求的時候就要學會拒絕,用哭、用鬧、用離家出走這些方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讓孩子懂得這個道理。不去一味的遷就孩子,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事情。
2、關注孩子,了解他的想法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10歲到19歲為青春期,女生的青春期開始和結束都比男生早兩年左右。青春期進入和結束的時期有著個體的差異,大概相差2到4歲。
青春期的孩子,有著強烈的獨立意識,隨著生理上的成長會讓自己感覺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由最開始的聽話,變成的了平等。并要求從大人的約束中解放出來,從而為將來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做準備。但是孩子心理還不成熟,面對事情很容易做出沖動的行為,比如離家出走。
青春期的孩子要離家出走怎么辦?
1、少命令,多傾聽
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獨立性與依賴性會進行轉變,他們會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如果用命令式的語氣與孩子說話,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我們可以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尊重他們的想法和意見。如果產生了沖突,我們可以用討論的方式表達,而不是命令的語氣。
2、少否定,多肯定
現今,孩子離家出走的新聞,甚至是可以說是屢見不鮮了,隔三差五就會有這樣的新聞出現。孩子小的時候順從父母,但進入青春期后,孩子開始反抗父母的教育,有的習慣了頂嘴頂嘴,有的喜歡離家出走或輕生讓父母后悔。
青春期的孩子離家出走怎么辦?
1、不管什么原因,先把孩子找回來。
2、家長得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青春期的主要特點是身心發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經歷復雜發展,又充滿矛盾的時期。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容易有激動的情緒和沖動的行為。家長如果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是選擇把自己認為正確的一些想法強制性的灌輸給孩子,或者進行言語上的辱罵,甚至動手,這樣就更容易激起孩子對家長的不滿。
11-17歲,這幾年很關鍵,家長要做好長期應戰的準備,不要想著靠自己幾句侮辱或者幾下毆打,就能讓孩子老老實實、規規矩矩。遇到孩子讓自己生氣的時候,先讓自己冷靜冷靜,再進行教育,這樣才會更加客觀,不會把教育當做一種壞情緒的發泄。
上一篇:到底該怎樣教育初二的叛逆孩子
下一篇:家里有叛逆期的孩子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