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好孩子
常樂無憂
2023.10.23 11:01
471瀏覽
1回答
琪琪小崽崽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孩子成才的必要條件,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是優化孩子心靈的催化劑,家庭教育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從這個意義上講,其實每個孩子的起點是不一樣的。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好孩子:
1、做好陪伴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幫助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優秀的孩子都是“陪”出來的,幸福的孩子都是“伴”出來的。父母的愛心、細心、耐心、精心陪伴,是孩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養料和精神慰籍。過去,家長陪伴孩子大多是上輔導班,是寫作業。現在“雙減”之后,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家長陪伴孩子的方式同過去也不一樣了。家長可以陪孩子運動;陪孩子勞動;陪孩子看電影;陪孩子做游戲;陪孩子逛書店;陪孩子參觀博物館;陪孩子走進大自然;陪孩子欣賞天高云淡,流水潺潺;陪孩子感受碧波蕩漾,層林盡染……這些陪伴,雖然不能幫助孩子直接獲取分數,卻能釋放孩子的天性,愉悅孩子的身心,讓孩子盡情地享受快樂的時光和幸福的童年。
2、做好榜樣
如果說知識獲取的主要渠道是學校教育,那么孩子的品性與德行的養成主要靠家庭教育。最好的教育莫過于示范,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且是永遠的老師,必須在孩子的習慣養成、品德形成、情緒控制、心態調適、精神塑造、毅力鍛造等方面,給予孩子及時的引導、開導和指導,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3、做好督促
“雙減”后,減少書面家庭作業,但并不等于沒有家庭作業。老師們通常會布置一些“口頭作業”,比如:讀讀課文、背背古詩;還有一些“實踐作業”,比如:做家務、做手工、做公益、做社會調查等。這些作業,富有彈性,難以量化,也很難逐一檢查,靠的是學生的自律和自覺。但是對于中小學生,孩子的自律性和自覺性在這個階段還沒有完全培養出來,此時就需要家長的督促。在督促中,讓孩子體驗非書面作業的樂趣,完成相應的“彈性”作業;在督促中,讓孩子由不自覺到自覺,由不自主到自主,讓孩子的良好的自覺性日益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逐步形成。
4、做好共讀
在學校,可以“師生共讀”;在家里,需要“親子共讀”。孩子的閱讀,是從“親子共讀”開始的。“親子共讀”,不僅是一種閱讀方式,也是家長和孩子親密相處的方式,更是家庭教育中一道曼妙的風景。在親子共讀中,促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互理解,增進親子感情;在親子共讀中,讓同一個屋檐下的人有著共同的語言,共同的精神世界,共同的心靈密碼;在親子共讀中,讓孩子體驗“歲月靜好”,慢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親子共讀中,讓父母和孩子得以相互學習,互為促進,共同成長。
5、做好關注
家長的關注,不應該只關注孩子作業做沒做完;孩子又考了多少分數;孩子在班上排多少名。除此之外,家長應該更多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心理狀態、行為習慣和幸福感。我以為,孩子的成人永遠比成才重要;孩子的成長永遠比成功重要;孩子的快樂健康永遠比分數和排名重要。大自然給不同的孩子賦予了不同的稟賦和特長,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考滿分;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上名校;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夠成為科學家;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夠當名星。就像大自然為魚兒提供水塘,為鳥兒提供樹林,為駱駝提供沙漠一樣。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既然他們生來獨特,又何必非得按照統一的模式,按照唯一的分數標準,把他們培養成同一個模子倒出來的人呢?
6、提升自己
過去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有時為了圖省事就掏些錢把孩子交給培訓班。“雙減”之后,學科培訓班沒有了,課后對孩子的教育,將回歸到家庭,回歸到家長,家長要更深入思考和學習科學培養孩子的方法。
上一篇:高考前一個月怎么提分
下一篇:經常被家長打罵的孩子會變成什么樣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