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手忙腳亂的姊妹麻麻
2023.10.18 16:39
501瀏覽
1回答
小豬妹!clm
責任感是一種高尚的道德品質,是人對自己言行舉止的認真的態度。每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具有責任感,因此家長們都希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那么我們家長要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呢?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1.父母要讓孩子自己獨立做事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父母就要鍛煉孩子獨立做事的能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要漸漸放手讓孩子獨立做事。對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要鼓勵孩子去做好它。若是孩子有困難,父母可以一旁給與指導,但不能替孩子包辦一切。
2.給孩子成功的體驗
當孩子取得一定成績時,父母要給與適當的肯定和鼓勵。父母的鼓勵和支持,能讓孩子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培養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當孩子知道了自己可以做好很多事,他就會努力去做而且會做的更好。
3.必須讓孩子對自己造成的不良后果設法補救
如小孩損壞了別人的東西,一定要讓孩子買了還給人家,也許對方會認為損壞的東西沒多少錢,或認為小孩子損壞東西是常有的事,或者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賠償,但父母應堅持讓孩子給予對方補償,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誰造成不良后果,就該由誰負責。
4.父母要時刻做個有責任感的人
孩子在生活的各種環境中對自己喜歡的人進行模仿,從而塑造自己的品質,因此,孩子的責任心主要還是要歸屬到父母身上,因為孩子最主要是接受父母的道德觀念。
所以,做父母的應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以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比如,爸爸媽媽對家務事分工明確,能積極地完成自己的家務;對工作認真負責,沒有遲到、早退、無故曠工現象;言出必踐,對自己的每一句話都認真負責,等等。
孩子為什么會缺失責任感
1.父母的放任
放任是指父母給了孩子絕對性質的自由,未對孩子進行約束。這種教養方式,極易讓孩子對一切規則熟視無睹,造成孩子不自覺地犯錯誤。擁有責任感就要懂得對自己的行為適當約束,而不是放縱自己。
2.父母行動的不一致
父母行動的不一致是說父母教養方式的隨意性,缺乏始終如一的態度和要求。父母對孩子的教導要講求連貫性和目的性,要讓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讓孩子懂得履行自己責任和義務的重要性。
3.父母過渡溺愛,大包大攬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個或兩個寶寶,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孩子是一個比一個寵溺。
孩子穿衣媽媽來;孩子吃飯外公外婆一個哄,一個喂;孩子出去玩爺爺抱;孩子做錯了事有奶奶庇護;在外玩被別的孩子欺負了,有爸爸撐腰。
孩子在一個完全封閉的溫室里成長,他只會依賴和享受,不用有任何承擔。父母必須要放手孩子主動去做,在自己去做的過程中慢慢懂得什么是責任。
上一篇:孩子上三年級有點懶惰怎么辦
下一篇: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