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安全感的孩子的表現
愛寶寶hhh
2023.10.10 16:59
450瀏覽
1回答
家有倆寶
安全感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從孩童時期予以培養,從小給孩子建立安全感,他們的性格會更開朗樂觀,能避免出現心理問題,更好地面對社會和未知的人生。那么,缺安全感的孩子的表現有哪些呢?
缺安全感的孩子的表現
1.喜歡獨處,不喜歡人多的場所
一些孩子特別喜歡密閉的空間,在家里總是愿意自娛自樂,在外更是不愿意混在人群中。家長不要以為這些孩子是因為性格內向或是喜歡安靜,這其實是一種安全感缺乏的表現。
這些孩子通常表現為在家獨處時特別快樂,但一面對陌生的人群,就開始恐慌哭鬧,完全無法適應人多的環境。他們在家里習慣了周圍有父母有家人的生活環境,并以此作為他們的安全港灣,凡是離開了父母的環境在孩子眼里都會變得慌亂,或許是因為父母沒有給足安全感,他們才對不熟悉的環境如此膽怯。
2.經常啃手指
只要不是正常口欲期階段,經常地不由自主地啃手指的孩子大多是心里缺乏安全感的。他們敏感,內心膽怯,經常用啃手指這樣的下意識動作來掩蓋慌張和不適,每一次啃手指的背后,都是一場焦慮的內心碰撞。
3.睡覺總喜歡抱著熟悉的娃娃或被子
有些孩子晚上睡覺特別難睡,一黑天就說害怕,還總要抱著有熟悉氣味的被子才能入睡,一旦把被子拿開,孩子就容易驚醒,大哭不止。
或者有的小朋友需要抱著平日玩的娃娃,不論去哪里都抱著不撒手。他們不僅僅是害怕黑暗和環境,更是害怕內心那種不安。這些熟悉的氣味能給足他們熟悉環境的安全感,離開了這層熟悉,就容易把自己變封閉,變得慌亂。
4.夜晚總會驚醒
有些家長埋怨孩子睡眠不好,經常半夜哭著醒來,也羨慕別人家孩子能睡整覺。沒準家長只是簡單地認為這是孩子睡眠質量差的問題,實際上這正是缺乏安全感的行為。
他們可能因為做了噩夢才驚醒,也或者因為白天經歷了什么害怕的事情,而這些都是父母沒有及時給予的安全感和守護。別再輕易嫌棄孩子的睡眠,更應該考慮是不是他們的心理安全意識出了問題。
缺安全感的孩子家長怎么辦
孩子缺乏安全感可以通過陪伴、安撫、改變相處模式,良好的家庭氛圍方法進行改善。
孩子出生后對世界充滿新鮮和好奇,生長過程中對接觸的任何事物也不了解,缺乏安全感是與生俱來的,對陌生的環境或者事物感到恐懼,就會有安全感缺乏的表現。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改善:
陪伴
父母平時盡可能多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多玩親子游戲,增加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安撫
平時父母或家人要多給予孩子安慰和撫摸,尤其是孩子犯了錯誤又很膽怯的時候,可以輕輕觸摸孩子的頭部和背部,不要用武力去懲罰孩子的錯誤,安撫有助于孩子的神經發育,同時也能增加安全感。
改變相處模式
父母平時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面對孩子時保持微笑,可以以朋友的方式與孩子相處,多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多從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家庭和睦,孩子身心愉悅,也改善缺乏安全感的情況。
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長要及時作出對孩子的關心,改善周圍環境,以免對以后的性格形成產生不良的影響。
上一篇:初三孩子成績倒數如何補救
下一篇:為什么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