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期家長正確的做法
家有倆寶
2023.12.29 14:31
317瀏覽
1回答
Mandy是曼曼啊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標志。家長是經歷過這個時期的,所以對孩子的叛逆期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不能因為孩子的一點叛逆就對孩子進行打罵,那樣只能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引起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孩子叛逆期家長正確的做法:
1、重新認識孩子,了解他的世界
家長往往過多關注和督促孩子學習,這種單一的溝通無法讓孩子開啟心扉。若要孩子接納,家長應和孩子聊他的生活狀態、感興趣的事。即使孩子不愿意分享,家長也應支持孩子去做感興趣的事,從而真正了解他的生活狀態。
2、改變原有溝通方式
跟孩子平等地交換意見,了解哪些溝通方式令孩子不滿,并反饋讓家長感到難過的方式,一起探索新的溝通方法。若孩子覺得父親說話總板著臉,面對父親時便會不耐煩。父親會覺得孩子不禮貌,并表現的更為嚴肅,談話就升級為沖突。但若雙方了解對方的感受,改變溝通方式,矛盾便可避免。
3、與孩子商量解決矛盾的辦法
若家長自己尋找的方法難與孩子達成共識,可試著與孩子商量對策。如,孩子要和同學去較遠的地方,家長極易反射性回絕。若將自己所擔心的安全、健康等問題提出,讓孩子自己考慮讓家長放心的對策,久而久之,他也會懂得為自己考慮。
4、樹立榜樣,帶動孩子成長
叛逆期的孩子雖然不喜歡聽父母的嘮叨,不希望父母管教,但他們會真心佩服能夠帶動他們成長進步的人。我們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理應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與孩子形成良性的互動,進而潛移默化的改變孩子。當孩子心向光明,正能量滿滿的時候,叛逆期也就不足為懼。
5、認可孩子,學會傾聽
一些家長善于“貶低式”教育,會打著“為你好”的旗號打壓孩子,而且還會一次次的忽視孩子的聲音,難以耐下心去傾聽孩子的想法。我們需要認可孩子,看見孩子的進步與成長,而非無限放大孩子的不足,滿眼里只有對孩子的不滿。更要成為傾聽者,耐下心放下架子,去傾聽孩子的心聲,鼓勵孩子做的努力,讓他有成就感,進而讓孩子更有向上進步的驅動力。
孩子叛逆期的特點:
1、否定性
對學校、教師的教育和學校制度,表現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和無端否定。
2、評判性
(1)評判學校和老師,評判老師的教學和行為。由于對學校部分老師的不認同和抵制,對老師所教的學科與相關科目學習出現滑坡情況。
(2)評判社會對社會負面情況不接受和不理解。
3、對抗性
對父母十分冷淡,關系距離加大。認為父母的管教不太符合我的現實生活標準,實施消極抵制、明顯對抗;不接受傾向明顯,甚至公開敵對;要求他們做的事情偏偏不做,或者反其道而行之。
4、冷漠性
對抗造成與父母關系惡化,對父母對我的不尊重行為產生厭惡和反感,產生關系情感的冷漠情況和行為上的違拗性。面對父母傷心的眼淚不可以使他們動情。
5、階段性
(1)青少年的叛逆體現出一定的階段性,主要體現在心理認知能力和生物性適應能力增加階段;心理認知能力上升,評判能力和世界觀開始形成。他們不再盲從權威,對權威的代表,教師、家長開始置疑。叛逆行為表現開始。
(2)世界觀的初步形成表現為對自我評判結果的維護,維護判斷就是維護自我,就是我們所說的自尊心的表現。叛逆常常在青少年世界觀的初步形成階段出現。
上一篇:家長越嘮叨孩子越叛逆
下一篇:小孩叛逆大人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