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該不該打罵教育
徐愛月媽媽
2023.12.08 17:44
373瀏覽
1回答
艾西兒寶寶
俗話說:“打是親,罵是愛”。這句話讓父母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變得理所當然,更有甚者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他們覺得打罵孩子天經地義,而孩子接受打罵也是孝順的表現。其實,打罵對孩子的危害是很大的,長期被家長打罵的孩子不是會變得自卑膽小就是會習慣用暴力來解決問題,這樣的孩子是很難得到別人的歡迎的。
小孩該不該打罵教育?
教育孩子不應該打罵。
經常挨打的孩子,通常會有兩種后果:
有的孩子,越打越不聽話。長大之后,會成為一個暴躁殘忍的人,對他人,對世界沒有愛心。
有的孩子,越打越怯懦。長大了之后,更容易變得對人唯唯諾諾,沒有自信。
所以,打孩子,雖然會有一些表面上的效果。暫時管用,但是后患無窮。
小孩子應該怎么教育?
一、走進孩子內心。
解決問題,要從根源上找方法,一味打壓表面上風平浪靜,其實根本不能杜絕問題的再次發生。要想改正孩子的錯誤,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遇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做到多溝通,才能實現愉快教育。
二、多鼓勵、少指責。
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己的自尊心,打罵孩子不僅傷害孩子的心靈,還會與孩子越走越遠。對待孩子,應多鼓勵、少指責,把“你能不能不這樣”換成“我希望你能這樣做”,選擇讓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平時要善于觀察孩子的閃光點,多表揚鼓勵孩子,使孩子更加自信,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三、拿走孩子的特權。
比如不讓孩子玩游戲,不給她買玩具等。用她喜歡的東西來懲罰她,并且和孩子明確出懲罰的時間,提醒他不要再重復相同的錯誤。
四、用自然后果給她記性。
比如外面天氣冷,但孩子就是不穿外套,那可以帶她先出去,假如她剛出門就冷往屋里面走,這樣你不給他穿她也穿了,但這樣的自然后果,前提是安全的。
五、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時家長真的太過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或許是家長自以為能夠做到,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做到過!)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家長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六、適當放手。
成長的過程是需要一些體驗和經歷的,所以,適當“放手”,給孩子一些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哪怕明知結局不盡如人意,也放手讓他們去做。有些事情,經歷了也就成長了,不要事事替代,事事都防患于未然,孩子需要一些承擔責任的機會,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
上一篇:孩子煩父母怎么辦
下一篇:孩子不愿意交流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