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恐懼的表現有哪些
小櫻桃的mm
2023.11.24 15:28
453瀏覽
1回答
玖兒寶寶呦
孩子恐懼的表現有哪些?
1、害怕水
這種恐懼幾乎都是由于童年創傷、產前因素或錯誤的教育方式造成的。隨著時間流逝,如果這種恐懼情緒仍然存在,那么兒童在長大后依然會拒絕游泳。
2、害怕黑暗
這種恐懼源于特殊的活動、事件或者故事及嚇人的節目激發了兒童的想象力,當兒童不得不身處沒有光線的環境中時,就會產生恐懼情緒。
3、害怕怪物和幽靈
這種恐懼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孩子過多的接觸電視節目、電影或恐怖故事,或者是父母經常嚇唬孩子。通常孩子行為表現為:煩躁不安,難以入睡,經常在夜里醒來。
4、害怕上學
這種恐懼的形成原因可能源于兒童與同齡人無法相處,害怕陌生的環境,或者與老師育不愉快的接觸經歷。主要表現為孩子上學前愛哭鬧。
孩子有恐懼心理家長該怎么做?
1、了解孩子恐懼的事物
“媽媽,我晚上睡著之后擔心會有鬼來抓我”“那條蛇會不會來吃我?”要是孩子發出這樣的疑問,其實作為父母就可以考慮到底怎樣去做了?了解孩子畏懼的事物,不要以為這不值得害怕,因為孩子在那個情景之中,就是十分害怕的!
2、無條件的接納
孩子因為想象力比大人更豐富,同時認知能力又有限。所以很多在大人看來并不值得害怕的事物,在孩子的眼里就會成為被放大的“恐懼對象”。比如一只玩具蜘蛛、一條玩具蛇、一把會發出聲音的玩具槍……當他們因此產生恐懼時,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媽媽會一直陪著你。我們要允許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要接納孩子心中的不安。
3、積極地傾聽
當孩子說出“媽媽,我害怕”時,我們本能的反應就是“這有什么好怕的”。似乎孩子的“害怕”在大人眼里是就是一個不合理的存在。這樣的安慰其實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給孩子的恐懼“雪上加霜”。但積極的傾聽需要媽媽全身心地投入。不止用耳朵,更是用心去聽孩子的訴說。專注地體會孩子感受。
4、讓孩子描述出來
父母是孩子認識外界事物的通道之一。當孩子產生恐懼心理時,父母的引導格外重要。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帶孩子在生活中多觀察。讓孩子逐漸積累生活經驗,明白一些科學常識。當孩子產生恐懼心理,要及時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平時多鼓勵孩子、贊賞孩子勇敢的表現。可以鼓勵孩子畫出讓自己不安的東西。
5、別嘲笑孩子
我們可能會覺得孩子的害怕微不足道,沒必要害怕。常常會帶著一種輕視的口吻說“沒什么可怕的”“就這點出息”“真膽小”。這樣肯定不會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反而讓孩子充滿羞恥感,因為被嘲笑而加深恐懼感。
6、讓孩子確認父母有能力保護他
孩子表示害怕,是一種求助信號,想尋求父母的保護。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永遠有能力保護他,讓他放寬心。比如當孩子說“怕黑”的時候,我們表示理解之后,還要告訴孩子“我在這里陪著你,我是大人,黑不會打敗我。”用一種孩子能理解的語言解釋,孩子更容易接受。像孩子喜歡想象,用童話一樣虛構的語言,孩子會感到親切。
7、讓孩子正視害怕
想讓孩子以后不再害怕,就要讓孩子認識害怕,了解害怕,知道原本害怕的東西并不是很可怕。不同的情形,處理方式有所不同,可以靈活變通。
上一篇:高中孩子脾氣暴躁易怒怎么辦
下一篇:10歲男孩子脾氣暴躁易怒怎么辦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