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改變孩子的自卑心理
常樂無憂
2023.11.18 16:40
461瀏覽
1回答
小鬧斧的麻麻
怎樣改變孩子的自卑心理?
一、給孩子穩(wěn)定感和安全感。
這是和諧家庭環(huán)境的基礎,如果孩子能夠從一個穩(wěn)定的家庭中,體驗到一種安全感,那么這將有助于他們從容自信的應對校園內(nèi)外各種挑戰(zhàn)。
二、讓孩子學會獨立。
如果父母總是幫孩子處理、解決問題,孩子就無法發(fā)揮自己的能力,也就不能體會獨立完成事情的成就感。因此有時候要放手讓孩子去做,引導孩子如何去做,才能在培養(yǎng)孩子各種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著孩子的自信心。
三、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在做有關于孩子的事情之前,家長要學會征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比如:“你今天想去做什么?”如果孩子說不出來,可以給他選擇的范圍:“你想去看書還是去公園玩”等,而不是每次都幫孩子做決定,給他選擇的權利,能夠增添他對自己的信心。
四、引導孩子建立積極的人際關系。
自卑者大多孤僻、不合群,喜歡把自己孤立起來。而積極的人際關系會為他們提供必要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有利于自身壓力的減緩和排解,性格也會變得開朗起來,并且在與人交往中也會更加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家長要鼓勵自卑的孩子多與別人交往,并教給他們一些社交技能。
五、建議孩子使用小目標積累法。
很多孩子產(chǎn)生自卑,往往是由于對自己要求過高,把自己已經(jīng)取得的小成績淹沒在大目標無法實現(xiàn)的焦慮中,心理上就常常籠罩在悲觀、失望的陰影中。孩子可以自己制定一個個能在短期實現(xiàn)的小目標,引導自己向前看,從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小目標中得到鼓舞,增強自信。隨著一個個已實現(xiàn)的小目標的積累,不僅會形成一個實現(xiàn)大目標的動力源,還會使孩子形成足以克服自卑的信心。
六、改變形象法。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備說話吞吞吐吐,走路畏縮等特點。從說話的音量、走路的姿勢入手,便可改變他們的心態(tài)。昂首闊步的舉止以及整潔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對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應特別注意教育他們改變自己的形象:穿著整潔大方的服裝,講話爽快,走路昂首闊步等。
孩子的自卑心理是怎么形成的?
一、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
孩子和孩子之間生活環(huán)境、接受教育的方式不同,決定了他們在優(yōu)秀程度以及擅長領域上存在差異,如果家長盲目期待過高,只會讓孩子的心理壓力更大。就好比,一個孩子學習成績算班級中上等水平,家長卻要求孩子考試進入前3名,當孩子達不到目標,內(nèi)心就會受挫,產(chǎn)生自我懷疑,自信心也會慢慢喪失。
二、家長過度保護孩子。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比較小,什么都做不好,即便孩子想要嘗試著去做,家長們也會因為擔心孩子出錯,或者避免孩子受傷,代替孩子去做,時間長了,不僅孩子的生活能力得不到鍛煉,心理方面也會受到影響,孩子的主觀意識會認為自己就是個什么都做不好的人,今后在成長中,遇到需要自己動手完成的事情,孩子就會表現(xiàn)得非常不自信。
三、家長太過獨裁專制。
這一類型的家長思想比較落后,認為自己是這個家的統(tǒng)治者,在家里孩子沒有任何發(fā)言權,被要求事事都要聽從家長的安排。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會造成思想沒有主見,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造成自卑的心理。
孩子的自卑的表現(xiàn)有哪些?
一、稍有挫敗,馬上就放棄,并且給自己找各種理由和臺階下。
二、不愿意挑戰(zhàn),不肯多嘗試,面對問題時常退縮。
三、情緒變化明顯,容易失落、悲傷、哭泣、憤怒等,又或者表現(xiàn)得異常內(nèi)向安靜。
四、不喜歡甚至拒絕社交,不想跟小伙伴一起玩,不主動參與團體游戲。
五、經(jīng)常對自己進行否定評價,比如“我很笨”“我很丑”“沒人喜歡我”等等。
六、對他人給自己的評價顯得格外關注和敏感。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wǎng)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