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歷史怎么學才能提高成績
Mandy是曼曼啊
2022.07.26 16:25
592瀏覽
1回答
茜茜小公舉
有部分學生認為歷史是副科,這種思想觀念會導致學生在學習歷史時花費的時間少,在拓展思維上課認真聽,知識點整合理順,做到看到一個知識點腦子里就跳出和它相關的歷史事件,這樣一來,在考試的時候,就可以靈活的調用知識來答題,不會出現書中的知識點會背,但是,在做題中卻不知道怎么運用,不知道考察的哪個知識點。
中考歷史怎么學才能提高成績?
1、培養學習的主動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學習規律
不在外力推動下學習,一是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斯大林有一句名言:“偉大的毅力產生偉大的目的”。只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認清學習的重要性,才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堅持不懈地學習。二是要采取積極的學習態度,有計劃地學習每門課程,要注意做到課前認真預習,對老師要講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對于疑難問題做出記號,等到老師講解時集中精神聽。
2、“溫故知新”與“溫新知故”相結合
溫故知新反映了學習過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認識過程必然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規律,它告誡我們探求學問應該逐步消化,切忌囫圇吞棗,有的知識由表及里,深思熟慮;有的知識需要由此及彼,融會貫通;有的知識應引進先知,觸類旁通;有的知識應該聯系實際,具體領悟。然而,“溫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識面狹窄,難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實踐中,“溫故知新”走向“溫新知故”,從后者中找方法和規律,與“溫故知新”相輔相成,成為我們學習方法中的重要原則。“溫新知故”就是不拘于舊知,在不斷探求新知識的同時,以新帶舊,組成知識的網絡系統,顯現知識間固有的邏輯關系,從而成為轉化能力,提高素質。
3、要善于歸納
歸納是指將眾多的或零散的歷史知識,按其同類進行梳理,可長可短,并不一定非依賴老師。成績好的學生很大程度上表現在善于"自得其法"上面,歸納的好,條理清晰,棄繁就簡,效果自然就不尋常。比如在學習中國古代史介紹隋唐時代的這一單元內容時,有學生制作了下面一個簡表。
4、形成知識網絡
要求學生在看書時,通過對課本的歸類,理出課本內容的縱橫線索,形成知識網絡,這種網絡可以是整個中國歷史或世界歷史,也可分階段地整理知識網絡。如世界歷史中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國際關系史中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關聯很多國家和地區,跨時一個世紀,是重點內容,又是復習中的一個難點,如果按大事線索,制作下面這樣一個簡單的圖示,就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歷史考試答題技巧:
1、選擇題
根據試題所給材料呈現形式的不同,歷史選擇題可分為文字材料型、圖像型等幾種類型。文字材料型是材料型歷史選擇題最常見的類型,該題型以文字陳述為主,所考查的主要是學生閱讀文字并從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是根據教材內容、情景設置的題干和四個不同選項組成,所要求的知識面比較大,能夠比較全面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理解掌握的準確性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辨證思維能力。解答選擇題的方法是:首先要認真審題,找準題干中的中心詞和備選項的敘述,解答時,應從準確性、最佳性角度去思考,以作出準確的選擇。
2、辨析題
先是分辨正誤,然后分析原因。綜合近兩年的中考試題來看,辨析題以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的意義、實質的理解為主,如:05年的四道辨析題中有兩道試題是這一類型。23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徹底解決了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24題:羅斯福新政的實施從根本上消除了經濟危機。06年的三道辨析題都是這一類型。21題;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巨變。22題:美國獨立戰爭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又是一次資本主義革命。23題:綏靖政策確保了歐洲的和平。或有從歷史事件的內容分析得出結論的試題,如05年的22題:1871年3月28日成立的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政權。或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如05年的21題:法國文學家夏多布里昂說:不是拿破侖創造了法蘭西,而是法蘭西創造了拿破侖。因此教師在進行這一類型題的復習時側重于讓學生理解歷史事件的實質和歷史人物的評價。指導學生在回答此類型試題時,先判斷正誤,而后在闡述理由時,語言要簡練,不用長篇大論。
3、簡答題
簡答題是著重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答實際問題和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的一種主觀性試題,此題能夠比較準確地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即考查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分析、比較、概括和歸納等能力。復習時一是指導學生理清歷史發展的線索, 27題:理清二戰結束至今的世界格局的變化。二是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05年28題:設計探究課的活動方案。06年27題怎樣比較兩次世界大戰。三是梳理歷史知識的縱橫向聯系。如05年簡答題26題:列舉出表明世界近代社會的發展與終結的重大歷史事件;06年24題:寫出19世紀下半期到20世紀初期中外歷史上發生的三次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名稱和意義。解答這類題的方法是:首先要審題,目的在于完整準確地答題;其次要審定題目類型,明確試題對答題表達方式的要求;再次注意分值分布,把握答題的重點部分,作到全面思考,找出要點;語言的表達準確。
4、讀圖識圖題
是考查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科之間相關聯系的能力。解答這種題的方法是:首先觀察圖,分析圖的類型(圖包括戰爭形式圖、重要事件示意圖、實物圖等),找出相關信息;其次與把圖放在歷史的背景下,找出相關知識點;再次結合設問,弄明白命題者的意圖,結合史實進行回答。06年的識圖題從新航路開辟的圖中獲取哪些信息。學生丟分比較多的是只答出了四條航線,而沒有答出新航路的開辟的影響。在指導學生看圖時還要挖掘圖中除表象之外的更深層次的內涵。
5、材料解析題
是考查學生理解問題能力、歸納史實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考查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題型。材料的選擇可以是教材中的,也可以是超越教材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既沒有完全脫離教材,又是教材的繼續與延伸,即知識的遷移,這是材料解析題最基本的特點)。解答材料解析題的方法是:首先是閱讀材料,必須作到“讀懂、讀透”材料,不僅從文字上讀懂,而且要從歷史角度讀懂材料。把材料放在歷史的背景下和具體的歷史條件下去閱讀理解材料。 材料題解題思路:結合試題的設問,閱讀、理解歷史材料。最大限度提取對解題有用的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有關問題進行說明、論證這樣,才能作到對材料胸有成竹,得心應手。其次是審讀設問,弄清命題者的意圖所在,明確各題的不同要求,按要求解答。如06年材料解析題第一題第二問,是《馬關條約》中的割地和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這兩條給中國帶來的危害。第二題:關于歐盟的問題給了兩段材料,第一個問題就是讓學生根據材料一歸納歐洲國家為什么要結成聯盟?考察學生從材料中找出答案,第二個問題是讓學生從材料二提煉歐盟形成的過程,考察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再次是處理好設問與材料、材料與教材、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關系,從材料出發,結合所學知識,圍繞主題,組織材料解答。
上一篇:英語從頭開始怎么學
下一篇:要怎么樣才能讓孩子的成績提高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