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與孩子進行良好溝通
cc寶貝快來
2022.11.17 17:32
402瀏覽
1回答
董成鑫520
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核心原則,就是尊重。如果家長能掌握好這個原則,一定能和孩子愉快的交流。父母應細心觀察和研究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心理發育特點,家庭教育就必須根據孩子的心身發育特點來進行。將“我講”變“我聽”,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
怎么與孩子進行良好溝通?
1、溝通沒有秘訣
溝通沒有通用的模式,與一個孩子溝通的方式并不總是適合于另一個孩子。因此,父母必須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創造自己的溝通方式。比如,一位母親的兒子個性內向,沉默寡言,一般的方法難以獲得有效的溝通。于是,這位母親根據兒子喜歡聽音樂、寫作和閱讀的特點,經常與兒子一起到書店去,在那里聽兒子向她講述故事和書里的人物,以此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她還和兒子一起聽音樂、做兒子作品的第一個讀者,不斷進行鼓勵。她的兒子最終慢慢地活躍開朗了起來。
2、語言簡明扼要
在孩子的溝通過程中,不要長篇大論,父母殊不知,正是自己的長篇大論堵住了孩子的耳朵和嘴巴,當孩子以為溝通就相當于長時間的說教的時候,你也就失去了和孩子溝通的機會。
3、固定談心時間
要建立起“常態”的溝通習慣,規定一周哪怕是一天一家人來一起談談“煩心的事情”,不要弄得像“審訊”式的緊張氣氛,每個人都可以談談自己的事情,通過平等、互助式的交流,告訴孩子,任何遭遇都不會遭到家人的嘲笑,你的背后有我們一家人:也告訴孩子傾訴是有好處的,傾訴會讓大家感覺更親密。
4、成為孩子愿意傾吐秘密的對象
父母要努力成為孩子愿意傾吐秘密的對象,成為對孩子的事情感興趣的人。只有這樣,孩子才樂意向他們敞開心靈。比如,你的孩子告訴你,晚上他和伙伴們一起去抓蜜蜂了,如果你表現的很吃驚且激動,或對事情的結果根本不感興趣,孩子以后就不會再對你說什么了。
5、時刻反省
當家長與孩子之間出現了溝通障礙,家長首先要反省自身,生活中自己是不是有不當的語言和舉止,阻礙了孩子與你的進一步交流。這里可以參考家庭教育指導師顧曉鳴老師提出的“好家長十大好習慣”,作為學習的榜樣。
6、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間
家長不能以忙為借口,忽略與孩子的交流。高中生的父母大多步入了事業的發展期或頂峰期,是單位的骨干或領導。他們上班忙工作,下班忙應酬,沒有更多的時間花在孩子身上,尤其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已經無法在學業上輔導孩子,就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交給了學校和老師。
上一篇:孩子初中學習不好怎么辦
下一篇:班主任說孩子成績下降家長該怎么說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