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小文媽媽
2022.11.14 17:34
383瀏覽
1回答
家有倆寶
當爸爸媽媽無法用語言進行溝通的時候該怎么辦呢,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溝通方式存在呢?各位爸爸媽媽想要到達自己的溝通目的,就要采取有效溝通方式,有效溝通的方式不僅包括語言溝通,還包括爸爸媽媽平時的行為表現,甚至一舉一動的細節。
如何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1、做一個旁觀者
有時候我們喜歡直接告訴孩子你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孩子有些事情需要做,我們總是認為這里不好,那里不好,孩子會覺得很煩,最好的方法是陪著孩子。當他有不會的來請教您,您可以告訴他方法,讓他自己動手去做,不要插手,做一個旁觀者。
2、以孩子良好的溝通行為習慣為前提
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要以孩子良好的溝通行為習慣為前提。爸爸媽媽或許會在生活中看到,有的孩子在和爸爸媽媽進行交流的時候總是心平氣和的,自己有想法也可以很自然地表達出來;但是有的孩子和爸爸媽媽說話的時候總是一副不耐煩的樣子,不管爸爸媽媽說什么也不認真聽。
3、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認識也很重要
孩子對自己的認識最初也是來自于父母的態度。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到孩子對自己的評價。研究發現,那些喜歡鼓勵和表揚的爸爸媽媽培養的孩子具有更積極的自我評價,也具有更良好的自我認知。這樣的孩子會更加自信,且更加主動地與爸爸媽媽溝通,并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對爸爸媽媽的意見也更能夠吸納和接受。
4、樹立自己的威信
有的孩子的性格脾氣,行為習慣極像父母的樣子,既有遺傳因素也有耳濡目染的結果。因此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通過模仿,逐漸良好的習慣,如果家長說的是一套,做得是另一套;學校培養的是一套,家長要求的是另一套,甚至對孩子的一些壞習慣不管不問,孩子要養成好習慣是很困難的。如果家長不注意自己以身作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的充當了行為習慣的反面教材。
5、遵循換位思考的原則
父母要想和子女溝通順暢,就要理解、體貼子女,更需要進行換位思考。因為大家站的角度不一樣看問題往往會有差異。要學會換位思考,換個角度看問題,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隔閡很容易消除,大家站在同一個立場上,就能心平氣和地交流,心平氣和地發表看法。
6、創造聆聽的氛圍
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懂得越來越多,有時候覺得父母的思想很陳舊,有時候遇到事情先跟小伙伴們說,最后沒辦法才向父母求助。但是有時候父母一聽孩子說這些事情就開始教育,你不應該怎么怎么,說一大堆,孩子也不愿聽。因此,父母要學會聆聽孩子的心聲。
上一篇:孩子初三成績下降的解決辦法
下一篇:孩子上初三了怎么樣能提高孩子成績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