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
手忙腳亂的姊妹麻麻
2022.11.30 11:23
423瀏覽
1回答
薇薇寶貝520
在學習活動中建立數感。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呢?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
1、在交流表達中形成數感
家長可以在孩子課余時間,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之間互相啟發、互相學習、互相借鑒,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學生在交流對數的感知時,拓展思維,豐富自己對數的認識,體會數學的價值,從而能促進數感的形成。
2、聯系生活,理解數的意義
數是從具體事物的數量中抽象出來的符號,對數的理解要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如在教學認數時,先讓學生看圖具體地說說“1”可以表示什么,“1”可以表示一棵樹、一座山、一個人、一條河……再讓學生想想自己的身體那些部位可以用數字“1”表示,學生會說“1”可以表示一個鼻子、一張嘴吧、一只手,這樣就會深入的理解數的意的意義,初步建立數感。
3、組織活動
家長與孩子學會用數字表達和交流信息既能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也是數感的具體表現。在《猜數游戲》時,組織孩子玩猜數游戲,通過猜大了調小,猜小了調大的策略,使猜的數越來越接近正確答案,從而加強對數序和數的大小的理解。
4、初步建立數感
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充分聯系身邊具體事物,通過觀察、動手操作、課堂游戲等方式,在學生認識10以內數的時候,通過實物、圖片、計數器等,將數與物對應起來并按照一定的規律呈現,不斷建立和提升學生的數感。
5、實踐培養數感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感的建立來自于生活,離開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的數感只能成為空談。所以,只有在具體的生活中加以實踐應用,才能讓學生的數感得到升華,從而逐步發展學生在生活中對數的意義的理解。如,讓學生通過調查、討論,弄清楚自己的班級、學號、地區、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的規律和意義,可以讓學生去菜店體驗一下1克、50克、500克、1公斤等實際物體的重量。這些活動,學生很容易理解、接受,能夠使學生在生活中體會數的含義,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了數感的啟蒙。
上一篇:小孩成績不穩定有什么方法提高
下一篇:一年級的孩子如何教育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