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差怎么提高
寶貝彤彤
2022.10.08 14:09
745瀏覽
1回答
王子奇麻麻
當孩子做閱讀理解,做多了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閱讀理解的答案模式,都是幾乎相同的。所以在做閱讀理解題時,要學會去總結答案,積極利用答題的模板,這樣可以讓自己的答案更官方,從而可以取得更高的分數。
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差怎么提高?
1、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
加強孩子理解力的培養,在理解的基礎上發揮孩子的想象力,能夠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正如想象可以讓知識插上翅膀一樣,想象力可以讓個體學習知識的能力得到飛升。
2、讓孩子獨立思考,多問“為什么”
在學習中,需要不斷地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對問題要具有洞察力。只有這樣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學習的材料,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家里,父母要利用各種時機有意識地對孩子提出一些“為什么”,讓孩子思考、動腦筋,去探索,養成從思考到理解、判斷和推理的良好習慣,當孩子習慣思考的時候,他們的理解力、接受力,就會在不不知不覺中提高。
3、力求理解
讀書應當邊讀邊想,力求理解,弄懂書中所說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閱讀時,應當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讀完之后,再串起來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間的聯系,以便從整體上理解一篇文章,一節課文或一章內容。
4、理清思路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文章有思路,遵路識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體現著作者的思路,遵循這一思路閱讀,才能理解文章的實質。可見理清思路對閱讀多么重要。
政道博士說:“當讀完一段之后,就應當把書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來,再去看書,想想自己為什么走不出來,別人為什么走通了。”閱讀時,只記現成結論,而不考慮這些結論是怎么得出來的,那么思維能力就很難在閱讀中提高。
5、要能提出問題
閱讀中發現的問題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根據自己所具備的知識,認為書中的一些見解不正確、不完整,提出異義或補充;一類是因為自己具備的知識還不夠,因而有不懂的問題。中學生隨著知識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閱讀時發現第一類問題會逐漸增多,而第二類問題會慢慢減少。
一旦發現問題,再深入閱讀有關書籍,并且深入思考,收獲會更大,還有可能發現新的知識,獲得新的見解。
6、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
做題習慣指的是,學生在做閱讀理解題時的,日常做法以及個人偏好。有的學生喜歡帶著問題去讀課文,有的學生喜歡先讀課文,再讀再看問題。做閱讀題,應當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起碼讀三遍。第一遍掌握文章大意,第二遍帶著文章的內容去理解問題,寫出答案。
7、掌握常見題型的解題方法
現階段的閱讀理解題題目,都是相對固定的的。因此,有很多題目,都有比較通用的解題方法。以修辭手法為例。老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將比喻、排比、擬人等常見的修辭手法介紹給學生,同時將不同的修辭手法,體現的作用,詳細的介紹給學生并讓學生記住。
上一篇:孩子寫作文困難怎么辦
下一篇:初一語文怎么學才能學好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