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學生怎樣才能把成績提高
小月媽媽
2022.07.26 17:20
546瀏覽
1回答
帥荃荃的爸爸
初二是一個平穩的發展時期,沒有了初一對中學生活的新奇,也沒有初三面臨畢業升學的壓力,是一個相對平穩的時期,卻也是一個很容易產生劇烈變化的時期,更是個危險分水嶺。很多孩子因為初二的放松出現了成績下滑的情況。
初二學生怎樣才能把成績提高?
1、課前預習,每次上課前一天晚上看第二天的課,這樣你上課是把不太理解的可以重點聽一下,不會的可以當堂問,學習效率極大提高。
2、上課認真聽課,老師上課講一分鐘等于你課下一個小時,上課一定認真聽課,做好筆記,老師上課講的都比較系統,好多要注意的地方老師都會指出。
3、課后一定認真做作業,復習課、課后的認真做作業非常重要,是鞏固和檢查你學的情況,課后一定要把今天的課再看一遍。
4、適當做課外習題,老師不會把每一種類型的題都給孩子講了,這需要孩子有一本自己的資料,認真做。
5、一定準備一個錯題本,把每次考試錯的題都抄上去,這樣會記憶更深刻,每次考試前都要看一遍,中國的考試就這樣,越容易錯的地方他越考,看一看會發現其實題目很簡單,只是經常容易粗心出錯。
初二學生成績不好的原因:
1.學習的邏輯思維還沒有轉化過來
小學是人一生比較平穩的時期,一般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只要學習努力,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取得好的成績并不太難。然而,就在這“美好”的背后,不少學生在小學時期就已經種下了“初二分化”的種子。如:學習方式屬于死記硬背的、憑“小聰明”但學習習慣不好的、知識面很窄等。
學習的實質并不在于知識量,而在于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知識的簡單應用是“淺層次思維”,進行抽象邏輯思維是“深層次思維”。
初二的教學內容和以前相比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為主,變成了“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為主。
學生的“思維準備”在小學沒能做好,到了中學仍然按小學的思維方式去學習和思考,當然會變得很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來了。
2.初二是厭學情緒的高發期
很多家長不明白,孩子在小學和初一時,上學很聽話,老師留的作業按時完成,家長囑咐的話也聽得進去,為什么一到了初二,孩子卻開始討厭學習、討厭寫作業,并且對于家長叮囑的一些話,也開始表現出了強烈的反抗情緒呢?
其實,開始厭學,表明他已經開始思索學習的意義了。如果他找不到自己為什么要學習的原因,那自然就不愿意堅持下去,就會厭學了。
升入初二以后,思維能力開始快速發展,并且有了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不再想先問爸媽怎么辦,而是他自己會在心里想:這件事為什么會這樣?我該怎么辦?
放在學習上就變成了:我為什么要學習?學習不好又能怎么樣?
3.沒有養成中考要求的學習習慣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有一部分學生較聰明,在小學學得很輕松,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績。這些學生常常會因為聰明而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贊揚。他們錯誤地以為,取得好的成績,原來如此簡單,不認真不努力也可學好。養成了做事馬虎,不求勝解,怕吃苦等不良習氣。
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一年的知識量要超過整個小學六年的兩倍。這時,不努力是絕對學不好的。學生由于剛進入初二,心理發展不成熟,對自己的認識不足,困難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容易自我安慰,自我放棄。又由于學習的長期性,需要學生堅持不懈地學習,但部分學生缺乏起碼的意志和毅力,怕吃苦,怕受累,就產生應付的心態。
上一篇:初三化學差從哪開始補
下一篇:初中語文怎么學才能學好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