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出現厭學情緒的原因及解決方案
茜茜小公舉
2023.11.10 14:32
523瀏覽
1回答
木子李005
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厭學情緒幾乎每個學生都會產生,只不過有的孩子可以接受到好的家庭教育,使厭學情緒逐漸消失,并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而對于那些沒有受到正確的家庭教育引導的孩子,就沒有那么幸運,可能會因為厭學情緒的影響,造成厭學結果的發生。
學生出現厭學情緒的原因:
1、孩子學習動力不足。現在的學生家庭經濟條件都還可以,父母給孩子提供了非常周全的照顧,孩子沒有生活的壓力。學生對為什么學習沒有清楚的認識,甚至不知道這樣的學習到底有什么用處。
2、孩子壓力大。有些學生心理壓力大,且承受力比較弱。一次考不好,就產生心理問題。心理問題還沒解決,又考試沒考好。這樣形成了惡性循環。
3、孩子不會學習。這類孩子往往學習時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學習;不能選擇重要內容而拋開不重要的內容;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合理地表達出來。這樣,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內容,自然產生厭學情緒。
4、孩子學習中屢次遇到困難,孩子抗挫折力差。鄰居家小孩上三年級時,開始學習作文,而他對寫作文簡直是無從入手,每次都憋不出來幾句。慢慢地他對寫作文變得厭倦頭疼。另一方面,英語數學也越來越難,以前課堂上就聽懂的知識,現在還得課后補課才能弄明白,有些甚至補習還搞不懂。孩子因此很受打擊,面對學習中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難。他漸漸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開始討厭上學。
5、孩子學習沒目標,沒動力。目標和動力是學生堅持學下去、努力學好的根本原因。有的孩子是為了讓父母開心,想要達到父母的期望;有的孩子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將來有一番作為;有的是為了超越自己前面的人。不管是為了什么只要有目標有動力,一般都會學的不差,也不會厭學。相反,則容易厭學。
學生出現厭學情緒的解決方案:
1、激發動機
學習動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因,學生在各種動機的驅使下產生學習行為。沒有動機或消極動機就不可能產生學習行為。動機的激發可以通過內部動機的開放和外部動機的誘導相結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加強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對知識價值的認識。
2、釋放壓力
很多孩子身上可能不僅背負著自己的夢想也是背負著家人的希望,所以再這樣的雙重壓力下,其實是需要調和的,一定的壓力可以促進人的成長,但太多的話,反而會讓人產生反感的情緒,尤其是處于中學時代的孩子,家長不施加太多的壓力,發現他有不好的情緒時及時處理。
3、指導孩子的學習方法
輔導孩子時,不要取代孩子的學習,而是教孩子獲取知識的方法,如何使用參考書幫助學習,如何背誦和記憶學習點等。
4、強化成功
最好多建立幾個成功的機會,讓不同的學生能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獲得表現的機會,揚長避短,學習成績不佳而厭學的學生更應該如此。同時要注意降低這些學生的學習目標,要給他們多一點時間去學習。學生易達到低目標,就能察覺到自己的進步,從而體會到成功的那種喜悅感。
5、幫助孩子制定目標
當孩子有了明確的目標,同時也有一定要達成的強烈決心和意愿時,他自動地就會將全部注意力放在目標的達成上,就產生了一種強大的動力,努力學習就變成了一個順其自然的行為,沒有任何的勉強和不樂意。家長可以跟孩子交流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幫助孩子自我認識自我,制定明確目標,重新喚起學習動力。
上一篇:青少年厭學的主要原因
下一篇:中學生厭學的原因及應對策略
Copyright ? 2017-2025 高中學習網 版權所有
注:凡本網注明來源沖刺高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